《本草徵要》

明 李中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三)利水滲溼、清膀胱

味甘、鹹,性微寒,無毒。入腎、膀胱二經。畏文蛤。去皮、酒潤,焙。利水泄熱,滲溼通淋。若與白朮配合,滌飲平眩甚妙。伍於六味之中,補瀉相輔而行。李時珍曰∶澤瀉水泄下。脾胃有溼熱,則頭重目昏耳鳴澤瀉滲去其溼,則熱亦隨去,而土氣得令,清氣上行,使人明爽,故有治頭眩、聰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則降令太過,清氣不升,真陰潛耗,安得不目昏耶。

澤瀉善瀉,古稱補虛者,誤矣。扁鵲謂其害眼者,確也。病患無溼,腎虛精滑,目

虛不

明,切勿輕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