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脬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ū pāo

2 註解

豬脬爲豬膀胱,又稱小肚。是一種半透明狀薄膜膠質,有較強的韌性,成圓球狀。在肉食製品中叫灌腸,是主要肚皮的材料,是受到大衆歡迎的酒餚食品。豬脬中藥中,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3 豬脬食療功效

小肚,味甘鹹、性寒、無毒

有治療夢中遺尿疝氣墜痛、陰囊溼氧,陰莖生瘡以及產婦膀胱損傷等功效。

4 《*辭典》:豬脬

4.1 出處

《綱目》

4.2 拼音名

Zhū Pāo

4.3 別名

尿胞(《急救方》),豬胞(《聖濟總錄》)。

4.4 來源

爲豬科動物豬的膀胱

4.5 形態

動物形態詳"豬肉"條。

4.6 性味

甘鹹,平。

①《綱目》:"甘鹹,寒,無毒。"

②《本草匯言》:"味甘,氣平,無毒。"

③《隨息居飲食譜》:"甘鹹,涼。"

4.7 功能主治

遺尿

①《綱目》:"治夢中遺溺疝氣墜痛,陰囊溼癢玉莖生瘡。"

②《本經逢原》:"治產婦膀胱。"

4.8 用法用量

內服:煮、炙食或焙研入丸、散。

4.9 附方

①治夢中遺尿豬脬洗、炙食之。(《千金方》)

產後遺尿:豬胞、豬肚各一個,糯米半升入脬內,更以脬入肚內,同五味煮食。(《醫林集要》)

③治渴疾飲水不止:幹豬胞十枚,剪破,出卻氣,去卻繫着處,用幹盆子一隻,燒胞煙盡,取出,研令極細,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聖濟總錄甘露散

④治腎風囊癢:豬尿胞火炙,以鹽、酒喫之。(《急救方》)

4.10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豬脬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