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第三力量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lǐ xué dì sān lì liàng

2 英文參考

the third force of psychology

3 註解

心理學第三力量指A.H.馬斯洛等把人本主義心理學看作是心理學中不同於行爲主義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第三種力量。現已成爲西方心理學界的流行說法。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前兩種力量在一些基本理論觀點上不同。在人的內在傾向上,傳統精神分析強調的是人的生物本能和無意識,而前者則強調人所特有的潛能,包括人的社會動機和創造動機,因而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本能與社會衝突的說法,認爲個人與社會並無本質矛盾,理想的社會是可能的。行爲主義者認爲外部的環境刺激決定人的行爲,內部的意識活動只是人的行爲的一種副現象,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則認爲人的內部動機系統纔是人的行爲的決定因素,各人所處的外部環境只能促進或限制人的動機作用。在方法論上,人本主義心理學反對行爲主義和傳統精神分析把人還原爲一般動物的傾向,主張以整體論取代還原論,從人類進化的觀點研究人的成長。但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並不排除傳統科學方法在一定範圍內應用於心理學研究的可能性,而是力求改進方法以擴大研究的範圍,解決更重要的人性問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