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癰

瘡瘍 中醫學 中醫病名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é yōng

2 英文參考

hypochondrium absces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脅癰(hypochondrium abscess[1])爲病名[2]。出《醫學入門》卷六[2]。又名穿脅癰、脅瘡[2]。指生於季肋處的癰[2]

4 脅癰病因病機

脅癰由肝膽經鬱火而成,多發於體虛之人[2]

5 脅癰症狀

脅癰易發於軟脅部,初起如梅、如李,逐漸生長增大,色紅焮痛,易膿易潰,膿多稠[2]。病程較脅疽短。

6 脅癰的治療

治宜清熱解毒疏肝瀉火。

可服柴胡清肝湯[2];或用地榆雙花各五錢,川貝母當歸各二錢,穿山甲(炮)、赤芍各三錢,皁刺、連翹白芷各錢半,甘草二錢,夏枯草一兩,牛子錢半,地丁一兩,鮮菊花根一兩,煎服[2]

已成膿者服托里透膿散,並切開排膿[2]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9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