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肌電圖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n jīng -jī diàn tú

2 神經-肌電圖的定義

廣義肌電圖包括常規肌電圖(EMG)和神經傳導檢測(NCS)、重複神經刺激(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BR)、單纖維肌電圖(SFEMG)、運動單位計數、巨肌電圖等。本標準所稱神經-肌電圖指運用常規同芯圓針電極,記錄肌肉靜息和隨意收縮的各種電特性;神經傳導檢測包括感覺神經傳導測定和運動神經傳導測定,測定參數包括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末端潛伏期(DML)、複合肌肉動作電位(CMAP)波幅、面積和時限;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波幅、面積和時限。[1]

3 神經-肌電圖檢查的適用範圍

[1]

1 前角細胞及其以下(包括前角細胞神經根、神經叢、周圍神經神經肌肉接頭和肌肉)病變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神經-肌電圖可用於疾病的診斷,而不能用於病因學的診斷。

4 肌電圖檢查安全性注意事項

[1]

1 應使用二相電源插座和插頭供電,並保證插座的地線完整。

2 遵守儀器使用的安全要求,由專業人員定時檢查設備的漏電情況,當出現觸摸設備外殼電擊感覺或電源線破損等情況時,應及時停止操作。

3 不要將刺激電極置於心臟區域,刺激電極、記錄電極和地線應置於肢體同一側,以減少通過軀體的泄露電流。

4 對於意識障礙或存在感覺障礙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避免意外損傷

5 在進行神經-肌電圖檢查時,不要再將其他與電源線連接的設備與患者相連或接觸,除非經過專業人員檢查確保安全。測定過程中不應讓患者接觸肌電圖的設備外殼或面板。

6 對於存在出血傾向的患者,應仔細評估肌電圖檢查的利弊。如果血小板低於50×109/L,或抗凝治療時凝血酶原國際標準化比值爲1.5~2.0,採用針電極檢查時,出血風險增加,如果決定檢查,建議先檢查位置表淺的小肌肉,觀察出血情況。血友病或其他遺傳凝血功能障礙疾病患者應避免進行肌電圖檢查,除非已經提前糾正凝血功能異常。

7 對於安裝有心臟起搏器患者,不能雙側同時進行NCS。

8 體內植入心律轉復設備或除顫器時,應諮詢心臟專科醫生,刺激器要遠離植入設備15 cm以上,應接好地線,並且刺激電流的時限不應超過0.2 ms。

肋間神經或Erb點針電極刺激、頸棘旁肌、膈肌、前鋸肌肌電圖檢查時,要注意判斷檢查的利弊,慎重選擇,嚴格規範操作,避免氣胸

10 對於HIV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進行鍼電極檢查時,建議使用一次性電極,對於非一次性電極應按照要求進行消毒處理。檢查員在檢查時以及處理電極時要注意自身防護。

5 肌電圖檢查者的基本要求

[1]

1 對肌電圖檢查者的人員要求:

a) 檢查者應熟悉神經解剖知識;

b) 檢測前應進行詳細的神經系統檢查

檢查前應向患者解釋:

a) 檢測過程中保持肢體放鬆狀態,儘量避免精神緊張;

b) 檢測過程中隨着電刺激量的增加會有不適的感覺,運動NCS測定時會有肌肉收縮的動作;c) 針電極檢查會有疼痛等。

肌電圖檢查之前應常規進行神經傳導檢測

6 檢測方法

[1]

6.1 同芯針電極肌電圖

6.1.1 測試方法

受試者採取坐位臥位,儘量保持放鬆狀態。檢查者將針電極插入被檢肌肉,觀察肌肉放鬆狀態、輕度隨意收縮狀態和大力收縮狀態下的電活動

6.1.2 肌肉放鬆狀態下的電活動

a) 插入電位:是針電極插入肌肉時對肌纖維神經末梢的機械刺激產生的成簇的、伴有清脆聲音、持續時間300 ms左右的電位,針電極一旦停止移動,插入電位即消失;

b) 終板區的電活動:包括終板噪聲和終板極波。前者波幅爲10μV~50μV,時限爲1 ms~2 ms;後者波幅爲100μV~200μV,時限爲3 ms~4 ms。終板區電活動的聲音似貝殼摩擦的雜音。

6.1.3 運動單位動作電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

肌肉輕度隨意收縮狀態的電活動稱爲MUAP,即1個前角細胞支配的一組肌纖維同步放電的總和,不同的肌肉有相應的正常值:

a) 波形:大多數電位是三相波和雙相波;

b)時限:指電位偏離基線至回到基線的時間。針電極移動對其影響較小,是臨牀應用的重要指標;

c)波幅:指正負波峯的距離;

d)相位變化:指離開至返回基線的部分。正常情況下一般不超過4相。超過者稱爲多相波,正常肌肉多相波約佔20%,但脛骨前肌可達35%。

6.1.4 肌肉大力收縮募集電位

a)相型:大多數爲干擾相,即健康人在大力收縮時有足夠的運動單位募集在一起,難以分辨出基線的MUAP相互重疊的現象;

b)波幅:正常通常爲2 mV~4 mV。

6.1.5 異常肌電圖判斷

a)插入電位:增多或減少;

b) 自發電位:正銳波(positive sharp wave)、纖顫電位(fibrillation potential)、束顫電位(fasculation potential)、複合重複放電(com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CRD)、肌顫搐放電(myokymic discharge)、肌強直放電(myotonic discharge)等。3%~4%的健康人肌肉可有機會發現一處正銳波或纖顫電位;

c)MUAP的改變:神經源性損害表現爲時限增寬、波幅升高及多相波百分比增多;肌源性損害表現爲時限縮短、波幅降低和多相波百分比增多;

d)募集電位:神經源性損害表現爲高波幅的單純相或混合相;而肌源性損害表現爲低波幅的干擾相即病理干擾相。在神經源性疾病的早期,可僅出現自發電位和募集電位的異常,無MUAP的改變。募集電位是肌電圖重要的指標,不能遺漏。

6.2 運動神經傳導感覺神經傳導

6.2.1 檢測方法

1 爲避免皮膚溫度對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NCS前保證皮膚溫度在30℃~32℃之間。

神經傳導檢測(包括F波和其他反射等)一般使用盤狀表面電極和環指電極,也可使用同芯針電極記錄複合肌肉動作電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或者使用單極針電極近神經記錄感覺神經動作電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

3 電極的放置:

a)刺激電極:運動傳導測定時,陰極置於遠端,陽極在近端。順行性感覺傳導測定時,刺激電極置於手指或足趾末端,陰極在近端,陽極在遠端。而逆行性感覺傳導測定刺激電極置於神經幹,陰極在遠端,陽極在近端。陰極和陽極之間的距離一般爲2 cm左右;

b)記錄電極:運動傳導測定時,將作用電極置於肌腹上,參考電極置於肌肉附近的肌腱或其附着點上。順行性感覺傳導測定時,記錄電極置於神經幹;逆行性感覺傳導時,記錄電極的位置即爲順行性感覺傳導刺激電極位置;

c) 地線:置於刺激電極與記錄電極之間。

6.2.2 運動神經傳導速度

1 放置電極, 均用表面電極作刺激電極,主要受檢神經的電極放置部位如下:

a) 尺神經:近端刺激點置於肱骨內上髁與尺骨鷹嘴窩之間,遠端刺激點在腕橫紋尺側緣,記錄電極置於手小指展肌;

b)正中神經:近端刺激點置於肱骨內上髁上方,遠端刺激點在腕橫紋中點,記錄電極置於手拇短展肌;c)脛神經:近端刺激點置於胭窩中央(委中穴),遠端刺激點內踝後部,記錄電極置於踇展肌;d)腓總神經:近端刺激點放置於腓骨小頭外下方,遠端刺激點踝骨橫紋處,記錄電極置於趾短伸肌。

2 給予單脈衝方形波刺激,1次/s~1.5次/s,方形波時限0.1 ms~0.2 ms,刺激強度需達超強刺激後(即加大刺激後,誘發電位不再加大),再增加強度30%。

測量刺激僞跡到誘發電位波形開始出現的時間(ms),稱潛伏期,分別測定近端刺激點和遠端刺激點潛伏期,兩者之差即爲該段神經兩點之間的傳導時間(ms)。

4 用鋼尺或骨盆尺精確測量近端刺激點與遠端刺激點間的距離,即爲該段神經兩點間的距離。

按式(C.1)即可計算出該段神經兩點之間的傳導速度:

捕獲.JPG

式中:

v——傳導速度,單位爲米每秒(m/s);

s——距離,單位爲米(m);

t——時間,單位爲秒(s)。

遠端神經傳導採用遠端運動潛伏期表示。

6.2.3 感覺神經傳導速度

刺激電極除檢查腓腸神經使用表面電極外,均用環形電極,繞於手指或足趾,負極置於近端指節,正極置於末端指節,兩電極間相距至少1 cm。電極放置部位如下:

a) 正中神經中指

b) 尺神經小指

c) 腓腸神經外踝後下方;

其放置部位無論遠端點或近端點皆應放在測定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時引出最大誘發電位的部位,檢查腓腸神經時記錄電極置於小腿後側距刺激電極14 cm處。

2 以單脈衝方形波電刺激,1次/s~1.5次/s,每次0.1 ms~0.2 ms,增大刺激強度至引出最大的感覺動作電位(恆流刺激器的刺激量一般用33 mA~40 mA,最大不超過50 mA)。

3 需用疊加裝置,疊加次數可根據圖形的清晰度來定。

測量誘發電位的峯至峯的高度爲電位波幅(電壓)。潛伏期刺激電極與記錄電極間的距離的測定方法神經傳導速度的計算公式與式(C.1)相同。

7 參考資料

  1.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T 247—2013 職業性慢性化學物中毒性周圍神經病的診斷[Z].2013-02-0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