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囊摘除術

手術 淚器手術 眼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èi náng zhāi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dacryocystectomy

3 手術名稱

淚囊摘除術

4 別名

淚囊切除術

6 ICD編碼

09.6 01

7 概述

慢性淚囊炎鼻淚管阻塞應採用摘除淚囊的方法治療,但需十分慎重。因爲一旦摘除了淚囊,淚道的排淚功能將不復存在。實際上,這是一種破壞性手術,故不到萬不得已不應採取此種手術方法

8 適應

淚囊摘除術適用於:

1.慢性淚囊炎,淚囊造影顯示淚囊甚小,兼有嚴重的萎縮性鼻炎,且年老體弱,不宜施行淚囊鼻腔吻合術者。

2.慢性淚囊炎,有反覆急性淚囊炎發作的病史,淚囊造影顯示淚囊甚小,年老體弱,不宜施行淚囊鼻腔吻合術者。

3.慢性淚囊炎,同時有化膿性角膜炎

4.淚囊腫瘤。

9 禁忌症

1.淚囊有急性炎症

2.適於做淚囊鼻腔吻合術者。

10 術前準備及麻醉

對鼻及鼻竇情況先進行檢查,術前一天,沖洗淚囊,結膜囊內滴入抗生素眼液。

淚點部表面麻醉;淚囊區皮下、淚囊頂部及鼻淚管上口處注入2%利多卡因2~3ml,作浸潤麻醉;下鼻道內填入蘸有1%地卡因和0.5%麻黃鹼的棉片10分鐘。

11 手術步驟

1.於內眥鼻側3mm,內眥腱平面上3mm處開始,作平行於淚前嵴的皮膚切口,口呈弧形,長約15~20mm,深達皮膚全層(圖1)。

圖1圖2

2.置入淚囊撐開器,並鈍性分離皮膚及皮下組織暴露筋膜眼輪匝肌(圖2)。

3.用剪開剪開淺筋膜皮膚切口全長。分離眼輪匝肌,並壓於淚囊撐開器下,便可見到內眥腱和淚(深)筋膜。剪開淚囊前的淚筋膜,及切斷內眥腱(圖3)(也可不切斷內眥腱)。

圖3圖4

4.用骨膜分離器向兩側分離筋膜和淚囊壁。顳側分離較難,故首選分離顳側(圖4),向後達淚後嵴,上至淚囊頂部,下到鼻淚管上口。

5.淚總管後側應從上下方潛行分離。使淚囊顳側壁除淚總管處處全部自淚囊窩分離,必要時自下淚小管插入一淚道探針,幫助識別(圖5)。

圖5圖6

6.拉開淚筋膜,將淚囊自淚囊窩骨壁分離開(圖6)。分離時緊靠骨壁上下划動,上至淚囊頂部,下至鼻淚管上口,後達淚後嵴。使淚囊鼻側除頂部與鼻淚管處外全部與淚囊窩分離

7.用血管鉗夾壓淚總管,儘可能遠離淚囊剪斷之。用鑷子提起淚囊以剪刀剪斷淚囊頂部聯繫,並深入鼻淚管上口處剪下淚囊(圖7)。

圖7圖8

8.檢查摘出的淚囊是否完整,如有淚囊組織殘留於淚囊窩,應用銳匙刮盡,直至鼻淚管上口處。用3%碘酊硝酸銀棉籤燒灼鼻淚管內、淚總管斷端及淚囊窩空腔。

9.以8號探針探入鼻淚管,直達下鼻道(圖8)。

10.用3-0尼龍線縫合內眥腱,以6-0絲線作間斷縫合淚筋膜(圖9),然後以3-0絲線,間斷縫合眼輪匝肌皮膚

圖9圖10

11.在淚囊摘除部放一壓迫枕(圖10)。繃帶單眼包紮。

12 中注意事項

1.勿損傷內眥動、靜脈,此血管內眥角7~8mm處。正確的皮膚切口(4~5mm)非常重要,否則會傷及血管,造成出血;在注射麻醉劑分離組織及放置擴張器時,也應注意勿刺破或損傷血管。如發生出血,可用止血鉗或電凝止血,必要時可結紮血管

2.內眥韌帶是找尋淚囊的重要解剖標誌,淚囊由於長期慢性炎症,往往變化很大,與其周圍組織解剖關係不清,故在手術時應先找到內眥韌帶及前淚嵴,剪斷內眥韌帶後,在前淚嵴的顳側內眥韌帶下方的筋膜下即爲淚囊。

3.勿穿破眶隔 在分離淚囊顳側壁時,應十分仔細,切勿過分向外分剪,否則會穿破眶隔,致眶部脂肪組織疝入淚囊窩內。如已發生,應把脂肪組織推回眶內,縫合眶隔破口,以免妨礙手術。

4.勿穿破或殘留淚囊組織 切開淚隔時,進刀太深,分離淚囊內側壁時,未沿着淚囊窩骨面,分離淚囊外側壁及頂部時不仔細分清組織界限,分離淚囊下部時未達到鼻淚管口等,都會穿破淚囊,導致摘除淚囊時殘留部分淚囊組織。如不及時清除,術後可能出現黏液膿性分泌物。如此則需再手術清除。因此,有人在手術時先將染色劑注入淚囊內,可協助識別淚囊,減少穿破,也容易在穿破時清除殘存的淚囊組織

5.清除淚小管及鼻淚管黏膜 必須將淚小管上皮充分破壞,使淚小管管腔閉塞,鼻淚管黏膜也應刮除。否則手術後有可能出現黏液膿性分泌物,需再次手術清除。

6.皮膚切口不宜過長過彎曲,切口緣要整齊,創口要對合好,縫線以皮內縫合爲佳,要鬆緊適度,否則會造成內眥畸形瘢痕形成等不良後果,影響外觀。

13 術後處理

全身使用抗生素3~5天;第二天換藥,5天后拆去皮膚縫線。鼻腔可能有少量滲血不必處理。

14 術後併發症及處理

常見併發症爲淚囊炎復發,甚至發生淚囊周圍炎。如一般抗生素治療3~5天不能控制炎症,應根據培養,選用敏感抗生素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