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不能食

中醫症狀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 bú néng shí

2 英文參考

aphag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飢不能食症狀[1]。指知飢而不能食的表現,多因邪結胸膈而致[1]。《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用瓜蒂散。”亦有因脾胃津竭而致者[1]。《醫碥》卷二:“其有飢而不能食者,脾熱消谷而飢,本欲食,因胃脘枯槁不能納,或火熱上衝,或痰涎上壅食不得下也。”

參見飢不欲食飢不欲食症狀[1]。出《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指感覺飢餓而又不想進食[1]。病在胃、腎[1]。“有因胃虛有熱所致者,宜六君子湯黃連;有因腎陰虛虛火乘胃者,宜六味丸肉桂五味子;亦有熱病後餘熱未盡者,亦知飢不食,脈多虛大,可用人蔘白虎湯”(《張氏醫通》卷九)[1]。“鍼灸飢不欲食有二法,其一清胃,經雲胃者水穀之海,其腧上在氣衝,下至三裏水穀之海不足,則飢不受谷,審守其腧,調其虛實是也;其二取腎,經雲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飢不欲食,心若懸,若飢狀,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證治準繩·雜病》)[1]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24.

治療飢不能食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