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粘褶菌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è zhān zhě jun1

2 拼音名

Hè Zhān Zhě Jūn

3 來源

藥材基源:爲多孔菌科真菌褐粘褶菌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oeophyllum subferrugineum(Bark.)Bond.et Sing.[Lenzites subferruginea Berk.]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集,曬乾

4 形態

褐粘褶菌 子實體韌,木栓質,側生無柄或基部狹小如柄狀。菌蓋半圓形或扇形至貝殼形,(1-3)cm×(2-7)cm,厚3-9mm,常呈覆瓦狀疊生或左右相連;蓋麪灰褐色至紅褐色或黑褐色,密生短絨毛,後期毛漸脫落,有同心環棱及不規則的瘤突,使蓋面凸凹不平;蓋緣波狀,薄而銳。管口麪灰褐色至慄褐色;菌管褶片狀,褶間距約1mm,褶寬2-6mm,褶緣薄,鋸齒狀,老熟後齒裂。菌肉鏽褐色,厚1-3mm,軟木栓質。孢子長橢圓形,平滑,無色,(7-9)μm×(3-3.5)μm。

5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針葉樹的倒腐木及木材上。

資源分佈分佈于吉林、山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6 性狀

性狀鑑別 子實體無柄。菌蓋扇形或半圓形,基部狹小,長徑2-10cm,短徑2-5cm,厚5-10mm。表面鏽褐色或灰白色,有或無細絨毛,具較寬的同心性環帶,邊緣薄而銳。菌肉鏽褐色或茶色。菌褶寬2-6mm,有分叉,褶緣薄或呈鋸齒狀。木栓質。氣微,味淡。

7 化學成份

同屬植物籬邊粘褶菌含麥角甾醇(ergosterol),麥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ol),麥角甾-7-烯-3β-醇(ergosta-7-en-3β-ol),羽扇豆醇(lupeol)及脂肪酸

密粘褶菌含纖維素糖類降解酶類,螯合的金屬絡合物(chelate-metal complex)即低分子量的鐵結合化合物(ironbinding compound)和甲殼質。

8 功能主治

祛風除溼;順氣;抗腫瘤。主風溼痹痛;胸悶脅脹;癌症

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10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