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傷科外治法

中醫學 中醫骨傷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ǔ shāng kē wài zhì fǎ

2 英文參考

External treatment for osteonosus and traumatism

3 註解

骨傷科外治法是對傷病局部進行治療的方法。除針撥、牽引、手術、理傷手法正骨器外,常用外治法還有:

(1)敷貼。即將藥膏或膏藥貼附於損傷局部。膏藥或藥膏按其功用可分爲消瘀退腫止痛類、舒筋活血類、接骨續筋類、溫經通絡類、祛風除溼類、清熱解毒類、生肌拔毒長肉類等。

(2)摻藥。是將藥物碾成細小粉末直接摻在傷口上,或摻在軟膏敷貼患部的外治法,常用於止血收口、生肌長肉、去腐拔毒、溫經散寒清涼散風、祛寒散毒等。

(3)塗搽。即將藥物製成液狀藥劑,直接塗搽或配合理傷手法使用於患部.常用的塗搽製劑有水劑,油劑酒劑三種,多用於早期傷口感染,治療跌打損傷理筋手法時的局部塗擦,或用於閉合性新傷及陳傷舊患。

(4)洗滌。即將藥物煎成湯液或用鹽水等外洗傷口局部,適用於治療開放性損傷。能達到清潔傷口、預防感染或促進肉芽組織上皮組織增生、促使傷口癒合的效果。

(5)燻淋。即將藥物煎湯,乘熱在患部進行燻蒸和淋浴,適用於坎組織損傷初期局部疼痛、腫脹、功能障礙者,或骨關節損傷後期關節僵硬肌肉萎縮者,或損傷而引起局部邪毒感染者。

(6)熱熨。即將藥物加熱後用布袋裝好,熨貼於損傷局部,適用於骨關節損傷時間較長,局部瘀血凝聚、腫痛不消者;或慢性腰腿痛風溼關節痛等。近年在此基礎上發展的電熱熨貼,適用於治療一切骨關節損傷

(7)藥線。又稱藥條。是用桑皮、紗紙或棉紗捻成線條狀外粘或內裹具有拔毒去腐功效約物以作腐蝕瘻管壁或引流膿液之用,適用於附骨癰疽、流注骨癆形成的瘻管者。

(8)鍼灸.即使用針刺或艾灸人體相應穴位,從而治療損傷方法

(9)火罐.是以罐爲工具,利用熱力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體表,引起局部充血或鬱血而達到治療傷病的目的。適用於治療軟組織挫傷肌肉關節勞損,以及骨關節損傷後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