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錄驗續命湯

祛風扶正 中醫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ǔ jīn lù yàn xù mìng tāng

2 概述

古今錄驗續命湯方劑名,即續命湯的別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三首。

3 金匱要略方論》引《古今錄驗方》之續命湯

古今錄驗續命湯方劑名,出自《外臺祕要》卷十四,即《金匱要略方論》引《古今錄驗方》記載的續命湯的別名[1]

3.1 別名

古今錄驗續命湯[2]

3.2 組成

麻黃、桂心、當歸人蔘石膏乾薑甘草各三兩,川芎一兩(川芎量根據《外臺祕要》補入),杏仁四十枚[2]

3.3 用法用量

水煎,分四次服,當出小汗,不汗更服[2]

3.4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方論》引《古今錄驗方》方之續命湯功能祛風扶正[2]。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並治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2]

4 外臺祕要》卷十四引《古今錄驗方》之續命湯

古今錄驗續命湯方劑名,出自《外臺祕要》卷十四,即《外臺祕要》卷十四引《古今錄驗方》記載的續命湯的別名[2]

4.1 別名

古今錄驗續命湯[2]

4.2 方一

4.2.1 組成

炙甘草黃芩各二兩,防風一兩半,生薑五兩,人蔘川芎芍藥麻黃木防己各一兩,炮附子一枚[2]

4.2.2 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2]

4.2.3 功能主治

外臺祕要》卷十四引《古今錄驗方》之續命湯主治中風賊風入腹角弓反張口噤,目視不見,不能語,舉身不仁,或心腹絞痛[2]

4.3 方二

4.3.1 組成

麻黃三兩,防風、桂心各二兩,石膏(綿裹)、黃芩乾地黃川芎當歸炙甘草各一兩,杏仁四十枚[2]

4.3.2 製法

上藥爲粗末[2]

4.3.3 用法用量

分四次服,日二次,當出小汗[2]

4.3.4 功能主治

外臺祕要》卷十四引《古今錄驗方》之續命湯主治大痹,一身或半身不遂口不能言,習習不知人,不覺痛癢[2]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26.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