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

清 俞根;徐榮齋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第一節·診法

切脈時。男先診左。女先診右。以中指先按關部。(即手掌後高骨下、動脈應指處。)次下前後二指。前指按寸口。後指按尺部。人長則疏排三指。人短則密排三指。人瘦則肌肉薄。宜輕取。人肥則肌肉濃。宜重取。初排指於皮膚上。輕手診之曰浮舉。浮以候神。凡脈浮舉有力不勁疾者。爲有神。浮舉無力而渙散者。爲無神。繼乃排指於皮膚之下。肌肉之間。略重診之曰中尋。中以候胃。凡脈中候有力。應手中和而搏指者。爲有胃。中候雖有力。應手急勁而勒指者。爲無胃。終則重指切至肌肉之下。筋骨之間。重手診之曰沉按。沉以候根。凡脈沉按有力有神。能應指而如按鼓上者。爲有根。沉按無力無神。不應指而如入灰中者。爲無根。沉按寸口數大。兩尺弦勁勒指者。亦爲無根。沉按寸口應指。兩尺沉微欲絕者。尤爲無根。以兩尺爲根中之根也。至證之陰陽寒熱。在沉按中區分。爲予數十年曆驗之祕訣。總之脈以胃神根三字爲最要。此診寸關尺九候之要訣。【廉勘】昔吳草廬曰。醫者以寸關尺。輒名之曰此心脈。此肺脈。此脾脈。此肝脈。此腎脈者。非也。五臟六腑。凡十二經。兩寸關尺。皆手太陰之一脈也。分其部位。以候他髒之氣耳。脈行始於肺。終於肝。而復會於肺。肺爲出氣之門戶。故名氣口。而爲六脈之大會。以佔一身焉。故診察脈位。分而不分。不分而分。全在臨診時一片靈機。又按英醫合信氏曰。中國所分三部九候。實難憑信。蓋周身脈管。皆由心繫總管而出。散佈四肢百體。流行貫通。豈兩手寸許之管。五臟六腑遂遍繫於此耶。且直通一貫。何以知三指分部寸關尺必不紊耶。故謂一脈可驗周身之病則可。謂某部之脈。獨決某經之病則不可。合二說而觀之。手脈分寸關尺。按部可知其五內病所。卻是一疑問題。考總脈管由心左下房而出。直插上房。而上離二寸許。即回屈而下。變作一拱。拱之上。歧爲三大支。左二右一。離右支寸許。復歧爲二。一由頸右達腦。一由右肩達手。此即右手寸口脈之源也。其左二支。一由頸左達腦。一由左肩達手。此即左手寸口脈之源也。周身皆有動脈寸口獨分三部之理由。惟唐容川解釋。語尚明通。試節述其說曰。脈爲血脈。西醫名爲脈管脈管之內。內經名營。脈管之外。皆其網膜。內經腠理。爲衛氣往來之所。故診脈有單論脈管者。脈管只是一條。數則均數。遲則均遲。細則均細。大則均大。皆是應心而動。故無三部之分。知此。則凡脈管營分所主者。如小、散、芤、澀、革、弱等脈理均可識矣。亦有單論氣分者。氣附脈行。脈動而氣亦應之。氣升則脈浮。氣降則脈沉。氣盛則脈洪。氣衰則脈微。皆是隨氣呈露。故有寸浮尺沉寸洪尺微之異。隨氣之部分。而異其強弱。所以有三部之別。知此。則凡脈管氣分所主者。如弦、緊、滑、濡、牢、結等脈理均可識矣。總之辨脈能知氣在脈外。血在脈中。脈之動根於心。氣之原生於肺。於仲景一切脈法。自然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