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區

頭針刺激區 鍼灸學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 dǎn qū

2 註解

肝膽區頭針刺激區之一。見《頭針療法》。位於瞳孔直上,從前髮際向下引2釐米長的直線。主治肝、膽疾病引起的疼痛。一般沿皮向下刺0.5~1.0寸。用快速捻針法[1]

參見頭針療法

頭針療法又名頭皮針療法顱針療法頭穴療法。是針刺頭部某些特定的刺激區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據古代醫籍記載,頭部腧穴主要治療顱腦疾患,如中風癲狂眩暈頭痛等。近年,由於耳針療法的廣泛應用,有人注意探討頭皮與全身的關係,並根據頭皮與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的空間對應關係,提出在頭皮上劃出若干刺激區,如運動區感覺區等;也有人根據頭部經絡與全身的聯繫,擴大了頭部腧穴的應用範圍。頭皮針療法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推廣使用已引起了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頭針穴位的定取,各家主張不一,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兩種,一種是山西焦順發根據大腦皮層功能定位提出;一種是中國鍼灸學會根據經絡學說提出,後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承認。針刺時一般取坐位臥位。當選定施術部位後,行常規消毒,用26~28號1至2寸長的毫針行鍼刺。針刺方向直刺橫刺之分。橫刺一針透2~3穴,刺激量較大,通常使用的針刺手法有兩種:一種是將針快速刺入預期深度後,迅速捻轉,每分鐘可達200次左右,指力進退相等,以期起到調和作用:一種是根據“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施以補法或瀉法。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爲1療程,療程間休息1周。必要時還可採用埋針法,用膠布固定針柄,埋1~3日再起針。在操作過程中,應消毒嚴格並防止出血嬰兒由於顱骨骨縫合部的骨化不全,不宜採用頭皮針。[2]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79.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