疵癰

瘡瘍 肩疽 中醫學 中醫病名 有頭疽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ī yōng

2 英文參考

shoulder carbuncl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shoulder carbunc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疵癰爲病名[1]。出《黃帝內經靈樞·癰疽》。即肩疽[1]

肩疽(shoulder carbuncle)爲病名[2]。出《證治·瘍醫》卷三[2]。又名疵癰丁疽[2]。是指生於肩部的有頭疽[3][備註]《中醫大辭典》未特指有頭疽,且肩中疽乾疽過肩疽均特指無頭疽

疵癰因位置不同而名稱各異:出於肩中廉(肩峯中部)的肩疽肩中疽;生於肩前廉(肩峯前側)的肩疽乾疽;生於肩後廉(肩峯後側)的肩疽過肩疽[3]

4 疵癰病因病機

疵癰多因風熱鬱結,或負重所傷,瘀血凝結而發[3]

患處若高腫紅活,焮熱速潰者爲順;若平塌堅硬,不紅不熱,成膿者爲險;若腫痛連及臂胛,口噤寒戰疼痛不欲食,二便不調者逆[3]

5 疵癰的治療

疵癰的治療當審慎辨證,隨證加用引經藥[3]

初起有表證者,俱宜荊防敗毒散汗之[3]

裏熱證者,內疏黃連湯下之[3]

汗下之後,腫痛不退,膿勢將成,宜用托里透膿湯[3]

若膿已成宜早作切開引流[3]

潰後可外用各類去腐生肌散(膏)[3][4]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2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5.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