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痧

中醫病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àn shā

2 註解

暗痧   病名。痧證之一。   ①指痧證中之慢而輕者,或慢而重者。郭志邃分析此病,常見“心中悶悶不已,欲食不食,行坐如常,……但漸漸憔悴,日甚一日,若不知治,亦成大害,此痧之慢而輕者也,放之即愈。亦有頭痛發熱,心中作脹,類於傷寒;亦有寒熱往來似瘧非瘧,悶悶不已;亦有咳嗽煩悶,有似傷風;亦有頭面腫脹,兩目如火;亦有四肢紅腫,身體重滯,不能轉側,此痧之慢而重者也。誤服熱湯、熱酒、熱物,遂乃沉重;或昏迷不醒,或痰喘氣急、狂亂見兇。如遇是證,必先審脈辨證的確,果系何因,在表者刮,在中者放,在裏者或丸、或散、或煎劑,必須連進數服,俟其稍安,漸爲調理。”(《痧脹玉衡·暗痧》)可選用寶花散沉香郁金散蒺藜散等方。   ②指婦女之倒經痧。《雜病源流犀燭·痧脹源流》:“婦女倒經痧,經行之行,適遇痧發,經阻逆行,或鼻紅、或吐紅,肚腹腫脹,臥牀不能轉側,肚腹不痛,亦爲暗痧。”參見痧條。

治療暗痧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