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風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ǒu mǎ fēng

2 全國中草藥彙編》:走馬風

2.1 拼音名

Zǒu Mǎ Fēnɡ

2.2 別名

六耳苓、吊鐘黃

2.3 來源

菊科艾納香屬植物六耳鈴Blumea laciniata (Roxb.)DC.[B. sinuata (Lour.)Merr.],以全草或葉入藥。

2.4 性味

辛、苦,溫。

2.5 功能主治

祛風除溼通經活絡。用於風溼骨痛頭痛,跌打腫痛,溼疹毒蛇咬傷

2.6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走馬風

3.1 出處

出自《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3.2 拼音名

Zǒu Mǎ Fēnɡ

3.3 英文名

Herb of Laciniate Blumea

3.4 別名

牛耳草、員鍾黃、水馬胎、趕風茜、牛耳三稔、飛山虎、羊耳三稔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菊科植物六耳鈴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lumea laciniata (Roxb.) DC. [Conyza laciniata Roxb.; B. sinuata auct. Non (Loru.) Merr.]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切段,晾乾。

3.6 形態

六耳鈴 粗壯草本,高50-150cm。主根肥大,有多數鬚根。莖多分枝,有條棱,上部被開展長柔毛和具柄腺毛,在幼枝和花序軸上的毛更密,節間長3-6cm。下部葉有長達2-4cm,具狹翅的柄;葉片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0-30cm,寬4-6cm,先端短尖,基部漸狹,下延成翅,下半部琴狀分裂,頂裂片大,側裂片2-3對,邊緣鋸齒或粗齒,下面被疏柔毛;側脈5-7對;中部葉無柄,長6-10cm,寬2-4cm,邊緣有不規則的齒刻,有時琴狀淺裂;上部葉極小,不分裂,全緣或有齒刻。頭狀花序多數,排列在長圓形的大圓錐花序花序梗被具柄腺毛和長柔毛;總苞圓柱形或鐘形;總苞圓柱形或鐘形;總苞片5-6層,紫紅色,花後常反折,外層線形,背面被密短柔毛和肯柄腺毛,中層長圓狀披針形,內層線形;花托蜂窩狀;花黃色;雌花多數,花冠檐部2-3齒裂;兩性花花冠檐部5裂,被疏毛。瘦果圓柱形,具棱10條,被疏毛;冠毛白色,糙毛狀,不易脫落。花期10月至翌年5月。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00-800m的田畦、草地、山坡、林緣及河邊。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南及福建、臺灣、貴州、雲南等地。

3.8 性狀

性產太鑑別 葉片乾燥,急縮。完整葉片倒卵關長圓或倒卵形,有時琴狀羽裂,裂片三角形至三角狀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長柄,邊緣具不規則的鋸齒工粗齒或全緣。葉面均被短柔毛;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5-7對;網脈明顯或有時不明顯。氣微,味苦微辣。

3.9 性味

味辛;苦;性微溫

3.10 功能主治

祛風除溼通絡止痛。主傷風感冒頭風頭痛風寒溼痹關節痠痛跌打損傷;癰腫瘡癤;溼疹;蛇傷

3.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3.12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治外傷腫痛。

2.《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婦女產後骨痛頭痛風溼骨痛,跌打腫痛。

3.《廣西中草藥》:驅風除溼,通經活絡

4.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溼,通經活絡解表止痛。治風溼性關節炎頭痛,跌打扭傷毒蛇咬傷溼疹,皮炎,癰瘡,癤腫。

3.13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