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錯縫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āo zhuī gǔ cuò féng

2 概述

腰椎骨錯縫是指姿勢不良或突然改變體位致使腰椎小關節的解剖位置改變,關節機能障礙而引起以腰痛活動受限爲主要臨牀症狀的一類疾病,屬於中醫傷科“急性傷筋”的範疇。患者多有屈身旋腰的扭傷史,或久坐、久蹲後突然站起等損傷病史,發病後出現腰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保持腰椎前屈位可緩解症狀,後伸時疼痛加重,腰部肌肉緊張,患病腰椎棘突旁小關節部位深壓痛,直腿抬高試驗陰性,下肢感覺、肌力以及神經反射正常,X線檢查基本正常或出現腰椎生理屈度變直、腰椎側彎等徵象。

3 準備手法

患者俯臥位,後伸活動受限較著者腹下墊薄枕,在患者腰臀部行摩擦、揉gun(扌+袞)、拿捏、點穴手法約10分鐘,充分放鬆腰臀部軟組織

4 復位手法

復位手法包括立位抖法臥位扳法、牽引震壓法坐位旋轉法4種。

4.1 立位抖法

術者與患者背靠背站立,術者雙上肢從患者肘前穿過,與患者雙上肢相扣後,術者腰椎稍前屈,將患者背起行前後、左右抖動30秒,如果患者身材較高,術者將患者背起後可站在10~15釐米的腳踏凳上施術。本手法適用於年輕或症狀較輕的患者

4.2 側臥斜扳法

以L4~5小關節錯縫、疼痛及壓痛在左側爲例,患者側臥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髖屈膝,術者站於患者腹側,左前臂抵於患者肩前,右前臂置於患者臀上部,雙上肢反向用力使患者腰椎向腹側旋轉至最大限度後稍加力,此時可聽到患者腰部發出小關節復位的彈響聲。施行本手法時,置於患者臀上部的着力點隨發病部位不同而有所變化,上位腰椎發病偏上,下位腰椎發病偏下,如此可使旋轉復位的應力集中在患病腰椎。如爲雙側小關節發病,可在左、右側臥位各施行斜板手法一次。本手法適用於年齡大、症狀較重或難以施行其他手法者。

4.3 牽引震壓法

患者俯臥牽引牀,行小重量牽引,一般以患者體重1/2爲宜。牽引5~10分鐘後,術者站於患側,以手掌根壓在病變小關節處,另一手掌疊壓手背,先緩慢輕柔地反覆做按壓-放鬆的連續動作,逐漸增加壓力和加快頻率,術中感到或聽到患者腰部彈響時停止手法,使患者雙下肢後伸以檢驗手法效果,不痛或疼痛明顯減輕爲手法有效。本手法適用於腰骶關節骨錯縫

4.4 坐位旋轉復位法

仍以L4~5小關節錯縫、疼痛及壓痛在左側爲例,患者坐在方凳上,助手固定患者右膝。術者坐於患者背後,右手拇指按定L4棘突左側,其餘四指置於腰部右側,左手經患者腋下穿過並把持在患者項部,囑患者腰椎前屈30度左右並主動左旋至最大限度,此時術者左手使患者脊柱繼續向左側旋轉5~10度,同時右手拇指將L4棘突向右側推擠,雙手協調用力,聽到或感覺患者腰部彈響聲時手法結束。本手法適用於L4~5以上的腰椎骨錯縫或伴有棘突偏歪的患者

5 結束手法及調護

與放鬆手法基本相同,輔以腰部分筋振動、拍打等手法手法結束後令患者站立並主動活動腰部以判斷治療效果。患者臥牀選擇席夢思牀墊較硬的一側即可,必要時佩帶腰圍固定1周左右。術後3周內儘量避免彎腰旋轉動作或彎腰提拿重物,同時加強腰背肌功能鍛鍊,以五點支撐法和仰臥起坐法(肩胛離開牀面即可)爲主。

6 注意事項

一是診斷要明確,施行手法前必須確認患者X線檢查椎骨關節骨折脫位等異常。

二是手法要輕柔,切忌使用暴力造成醫源性損傷,尤其在施行側臥斜扳和坐位旋轉復位手法時,在患者腰椎自主活動至最大限度後順勢稍加力即可,多數患者在復位過程中會出現骨關節彈響,但也有部分患者關節彈響,手法到位即可,不可爲追求關節彈響而肆意加重手法

三是老年及骨質疏鬆症患者慎用此手法不用,此類患者可選擇鍼灸治療,遠端取穴如針刺腰痛穴,同時活動腰部使其復位,也可局部取穴如針刺委中大腸俞加理療等使其康復

四是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病史的患者由於腰椎失穩易發此症,常被誤以爲腰椎間盤突出症復發,此類患者亦可採取如上手法治療。

五是疼痛較爲劇烈難以耐受手法復位的患者不必強求手法復位,可用0.5%的利多卡因5毫升對患病小關節局麻後再施行手法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