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甲癖和剔甲癖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ǎo jiǎ pǐ hé tī jiǎ pǐ

3 疾病概述

咬甲癖,是指兒童、青年或成年經常咬甲的不良習慣。臨牀上表現爲被咬指甲遊離緣呈鋸齒狀,甲板縮短,表面無光澤,有橫溝或嵴,亦可有甲下出血、匙形甲、甲軟化、甲萎縮或伴甲溝炎等。這種不良習慣在臨牀治療上首先要糾正患者不良的咬甲習慣,對兒童最好的方法是以玩具來吸引小兒的注意力和分散其注意力,避免發展成咬甲癖。也可以在甲及甲周皮膚上塗氯化喹啉黃連苦味藥品,使其畏苦而逐漸停止咬甲。

4 疾病描述

指甲癖多見於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常發生在性情急躁、多疑的幼兒神經官能病的兒童,青年及成人少見。咬指甲大都出現在精神緊張之際或困難時,如家庭、幼兒園或學校的生活情況使兒童情緒不安時,往往容易發生此種習慣,或仿效別人此行爲。養成頑固習慣後,有時可持續終身,常伴有吮指癖的不良習慣

5 症狀體徵

指甲的遊離端被咬的機會較多,甲板縮短,甲的遊離緣常呈鋸齒狀。有時整個指甲被啃咬、甲表面常無光澤,有橫溝或嵴,亦可有甲下出血、匙形甲、甲軟化、甲萎縮或伴發甲溝炎。還有一種與咬甲癖相似的疾病,爲病人具有一種不可抗拒的摩擦和撕扯指甲的慾望,致使指、趾甲逐漸遭到破壞和殘缺,稱爲拔甲癖或剔甲癖。

6 疾病病因

精神行爲因素。

7 病理生理

精神行爲因素造成。

8 診斷檢查

根據臨牀表現即可診斷。

9 治療方案

應通過調查患者在學校和家庭中有無促使他緊張不安的因素,加以消除。應建立健康的生活制度,參加有趣的文體活動,以分散患兒的注意力。進行衛生教育,糾正不良習慣。進行暗示療法心理治療大都收到較好的效果。用苦藥如黃連或辣物塗擦指甲厭惡訓練和採取勸戒、責罰等處理,一般均不一定收到良好的效果。

10 相關出處

現代皮膚病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