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刺激結紮療法

醫療技術名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ué wèi cì jī jié zhā liáo fǎ

2 英文參考

point stimulation and ligation therap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穴位刺激結紮療法爲在鍼灸穴位上行手術切開並刺激與結紮少量組織的治療方法[1]穴位刺激結紮療法是採用簡單手術,以羊腸線結紮穴位處的組織,達到持久刺激穴位而治療疾病的方法。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麻痹癱瘓性疾病。

4 操作方法

操作時,將選定施術部位常規消毒和局麻,在穴位旁開1.5~2.5釐米處作一0.3~0.5釐米的與經絡走向垂直的切口,用血管鉗斜插至穴位下方肌層中,加壓按摩至有麻脹感,再以三角縫針帶羊腸線自切口處進入,由深層穿過,至對側1.5~2.5釐米處穿出,再經原處刺入,內線至原切口處穿出,結紮羊腸線,剪除線頭,埋入皮內,包紮固定[1]實證緊扎,虛證輕扎[1]。15~20天施術一次[1]。結紮時注意無菌操作,防止傷口感染,並須避開重要血管神經[1]。有輕度反應,無需處理;重者,應及時治療[1]。本法主要用於小兒麻痹後遺症,對肥胖證、支氣管哮喘消化性潰瘍等亦可使用[1]

穴位刺激結紮療法應用時應根據肌肉麻痹的部位選穴,從上到下,以主帶次,進行重複施洽。如上肢麻痹,以三角肌、肱二頭肌等爲主;下肢麻痹,以臀大肌、股前、外側肌羣爲主。用0.5~1%普魯卡因局麻後,在選擇的穴位旁與經絡走行呈垂直約1.5釐米處作切口,用血管鉗由切口插入至穴位處進行按摩,使產生酸脹感覺刺激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爲度。取出血管鉗後,以持針器夾住帶有羊腸線的大號縫皮三角針切口處刺入,由穴位下方穿過,於穴位對側1.5釐米處穿出皮膚然後回過來再由出針孔刺入,經穴饅上方穿過,於原入口處出針,將兩線頭拉緊打結,剪去線頭後把線埋入切口深處。切口不縫合,局部消毒包紮。結紮穴位要抓住重點,分次進行,一次結紮部位不宜太多。一般10~20天治療一次。7次左右爲一療程。患者同時應堅持長期功能鍛鍊,爲恢復健康創造一定條件。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3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