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火旺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中醫證名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gān huǒ wàng

2 英文參考

hyperactivity of heart-fire and liver-fir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yperactivity of heart-liver fir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心肝火旺證候[1]。指心肝兩髒火熱亢盛,循經上炎,躁擾神明,甚至灼傷脈絡,迫血妄行的病理變化[2] 。症見發熱口渴煩躁易怒,面紅目赤脅痛口苦失眠多夢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2]。若心火熱極,燔灼肝經,則可見壯熱昏迷譫語抽搐[2]。見《中醫臨牀診療術語·證候部分》。

參見心實熱證熱極生風

心實熱證心經邪熱熾盛的證候[2]。《備急千金要方》:“病苦閉,大便不利,腹滿四肢重,身熱,名曰心實熱也。”《太平聖惠方》卷四:“夫心實則生熱,熱則陽氣盛陽氣盛衛氣不行,榮氣不通,遂令熱毒稽留,心神煩亂,面赤身熱,口舌生瘡,咽燥,頭疼,喜笑,恐悸,手心熱,滿汗出,衄血,其脈洪實相搏者,是其候也。”《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心小腸經虛實寒熱證治》:“心實熱心下痞滿身重發熱乾嘔不安,腹中雷鳴涇溲不利,水谷不消,欲吐不吐,煩悶,喘急。”或伴有夜眠不安,體背生瘡,甚則發狂等[2]。治宜瀉心清熱爲主。選用竹瀝湯黃連瀉心湯等方[2]

熱極生風亦稱熱盛風動[3]。指溫熱病高熱期出現壯熱昏迷筋脈強急、抽搐、甚則角弓反張症狀[3]。多因邪熱熾盛,傷及營血,燔灼肝經所致[3]。臨牀多見於小兒高熱驚厥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中毒性痢疾敗血症[3]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91.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13.

治療心肝火旺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