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內分枝桿菌感染

皮膚科 皮膚非典型分枝桿菌感染 桿菌性皮膚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概述

胞內分枝桿菌感染(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infection)的病原菌胞內分枝桿菌於1967年由Runyon命名,該菌屬生長慢、非光產色菌,菌體短小,可從土壤、水和動物排泄物中分離到,感染的鳥類、哺乳動物和富含鳥糞的土壤可能是該菌的自然宿主。在正常人的分泌物中有時亦能分離到該菌。發病機制還不確切。主要表現爲慢性肺部感染兒童表現爲淋巴結炎,免疫抑制患者(尤其是AIDS)呈播散性感染。分泌物或活檢組織塗片可發現大量抗酸桿菌,培養檢查可發現鳥分枝或胞內分枝桿菌生長。聯合用藥療效較好。阿米卡星環丙沙星利福平治療3周後,皮損可完全消退,聯合用藥療效較好。

3 英文名稱

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infection

6 ICD號

A31

7 病因

胞內分枝桿菌感染(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infection)的病原菌胞內分枝桿菌於1967年由Runyon命名,因多存在於病竈處的細胞內而得名,該菌屬生長慢、非光產色菌,菌體短小,長約1~2μm,呈球形,22~42℃均能生長,2~3周形成小而光滑、扁平的菌落。可從土壤、水和動物排泄物中分離到,感染的鳥類、哺乳動物和富含鳥糞的土壤可能是該菌的自然宿主。在正常人的分泌物中有時亦能分離到該菌。

8 胞內分枝桿菌感染的臨牀表現

胞內分枝桿菌感染主要表現爲慢性肺部感染兒童表現爲淋巴結炎,免疫抑制患者(尤其是AIDS)呈播散性感染。臨牀表現爲發熱盜汗體重減輕、腦病、腹痛腹瀉貧血皮膚表現類似結節麻風免疫抑制患者可見膿腫潰瘍

9 檢查

活檢組織塗片可發現大量抗酸桿菌,培養檢查可發現鳥分枝或胞內分枝桿菌生長

10 診斷

分泌物或活檢組織塗片可發現大量抗酸桿菌,培養檢查可發現鳥分枝或胞內分枝桿菌生長

11 胞內分枝桿菌感染的治療

阿米卡星環丙沙星利福平治療3周後,皮損可完全消退,聯合用藥療效較好。

12 預後

阿米卡星環丙沙星利福平治療3周後,皮損可完全消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