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石疽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à shí jū

2 英文參考

indurated mass of knee

3 註解

下石疽爲病名,出自《醫宗金鑑》卷七十。發於膝關節部位之石疽。因體虛、寒邪深襲,致使血液凝結而成。發於膝蓋或兩側部的石疽,形如雞卵,堅硬如石,活動時患部疼痛,皮色不變,無紅熱,難消難潰,既潰難斂。[1]

治療方法:體實者治宜和營行瘀,散寒止痛。服沒藥丸陽和湯加減,外敷搗爛之商陸或外貼陽和解凝膏,並配合鍼灸;潰後及體虛者宜托里透發,服千金內託散陽和湯化裁,或十全大補湯溫補氣血[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