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眥赤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zì chì

2 註解

小眥赤爲病證名[1]小眥紅赤有虛有實[1],《世醫得效方》卷十六:“小眥中生赤脈,漸漸衝眼,急宜早治,此三焦積熱。”而《祕傳眼科龍木論》又謂:“小眥赤者,心之虛也。”故臨症宜結合全身症狀辨證論治[1]

參見赤脈傳睛赤脈傳睛爲病證名。見《銀海精微》。又名赤脈侵睛。多由心火上亢,三焦積熱心陰不足腎水虧虛所致。症見赤脈呈多數細分枝狀,自眥部發出,走傳白睛,甚至延及黑睛赤脈大眥發出者,稱大眥赤脈傳睛;從小眥發出者,稱小眥赤脈傳睛治法:一般絲脈紅赤粗大,癢澀刺痛,眵幹淚熱屬實證。宜清心瀉火,可選用瀉心湯加減;若絲脈淡紅,微癢不痛,一般屬虛,宜養陰清熱,養血寧心,可選用補心湯六味地黃丸加減。[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7.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6.

治療小眥赤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