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蕨萁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jué qí

2 拼音名

Xiǎo Jué Qí

3 別名

小蕨雞白粉蕨、華北粉背蕨

4 來源

藥材基源:爲中國蕨科植物華北薄鱗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ptolepidium kuhnii(Milde)Hsing et S.K.Wu[Cheilanthes kuhnii Milde;Aleuritopteris kuhnii(Milde)Ching]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5 形態

陸生小型蕨類植物,植株高20-40cm。根莖直立,密被紅棕色卵形或闊披針形鱗片。葉草質,簇生;葉柄慄紅色,圓柱形,長4-15cm,下部疏生膜質長卵形的鱗片;葉軸棕色;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10-25cm,寬3.5-8.5cm,先端漸尖,下部三回羽狀深裂;羽片10-12對,近對生,無柄或具極短的柄,基部1對羽片卵狀三角形,長2.5-4cm,二回羽狀深裂,頂部羽狀深裂;小羽片4-5對,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長1-1.5cm,寬5-7mm,羽狀深裂;裂片4-5對,長約3mm,寬約2mm,邊緣全緣。下面疏被灰白色粉末,葉脈羽狀。孢子囊羣圓形,成熟時匯合成線形;囊羣蓋革質,連接,邊緣波狀,老時褐色,沿裂片邊緣着生

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700-3500m的林下或路邊岩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等地。

7 化學成份

葉含22(29)-何帕烯[hop-22(29)-ene], 22-何帕醇(hydroxyhopane),鐵線蕨酮(adiantone),粉背蕨烯三醇(cheilanthenetriol),粉背蕨烯二醇(cheilanthenediol),3,5-二羥基-7,4'-二甲氧基黃酮(3,5-dihydroxy-7,4'-dimethoxyflavone),5-羥基-3,7,4'-三甲氧基黃酮(5-hydroxy-3,7, 4'-trimethoxy flavone),4-甲氧基苯甲酸(4-methoxybenzoic acid),遊離的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及它們的棕櫚酸酯。對羥苯乙烯基-β-D-葡萄糖甙(p-hydroxystyrol-β-D-glucoside)。

8 性味

苦;寒

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敷。

11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