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蓬

中藥材 清熱利溼 中醫學 消腫解毒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fēi péng

2 中醫大辭典》·小飛蓬

小飛蓬中藥名。見《湖南藥物志》[1]

2.1 病名

祁州一枝蒿、破布艾、魚膽草[1]

2.2 來源及產地

菊科植物小飛蓬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的全草或葉,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1]

2.3 性味

微苦、辛,涼[1]

2.4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解毒消腫[1]

1.治腸炎痢疾傳染性肝炎、膽囊炎,煎服:15~30g[1]

2.治風溼痹痛,鮮草搗爛調酒炒熱外敷;皮炎、溼疹,煎水洗;牛皮癬,鮮葉揉擦;瘡癤腫毒,跌打損傷,搗敷;中耳炎,眼結膜炎,絞汁滴[1]

2.5 化學成分

全草揮發油,油中含檸檬烯、芳樟醇、母菊酯、去氫母菊酯、乙酸亞油醇酯等,又含香草酸丁香酸。莖葉還含(檀香萜烯、β-雪松烯和鄰苄基苯甲酸[1]

2.6 藥理作用

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抑制作用。地上部分可抗炎,還舒張冠狀動脈。它還有鎮靜和局麻作用。葉的揮發油能防治兒童牛乳的過敏性泄瀉[1]

3 全國中草藥彙編》·小飛蓬

3.1 拼音名

Xiǎo Fēi Pénɡ

3.2 別名

破布艾、魚膽草竹葉艾、臭艾、小山艾

3.3 來源

本品爲菊科飛蓬屬植物小飛蓬Erigeron canadensis L.,以全草或鮮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3.4 形態

1、2年生草本,高30~150釐米。莖綠色,有縱紋,具脫落性的毛,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基部葉近匙形,邊緣齒裂或全緣,上部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秋季開小花。瘦果略有毛。

3.5 性味

微苦、辛,涼。

3.6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散瘀消腫。腸炎痢疾傳染性肝炎,膽囊炎;外用治牛皮癬跌打損傷,瘡癤腫毒,風溼骨痛外傷出血;鮮葉搗汁治中耳炎,眼結膜炎

3.7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絞汁滴。

3.8 備註

(1)對於細菌性痢疾及急、慢性腸炎,可單用本品一兩(鮮草用一兩五錢),煎汁加糖服;也可配合馬齒莧辣蓼等藥同用。

3.9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