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灼瘡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áng zhuó chuāng

2 註解

王灼瘡爲病名,出《諸病原候論》卷三十五[1]。即王爛瘡[1]王爛瘡爲一種皮膚皰性膿瘍[2]。出《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五。又名王灼瘡,洪燭瘡[2]。多見於小兒[2]。由臟腑積熱,蘊鬱肌膚,外受溼氣而成[2]。初生如麻粒,漸增大蔓延,甚則泡漿滿布周身,潰爛後如湯火所傷[2]。治宜清熱利溼解毒[2]。內服黃連解毒湯[2]。外用黃連、胡粉各30g,共爲細末,麻油調敷,或用赤芍藥散蜜水調塗[2]。類似天皰瘡[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6.

治療王灼瘡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