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學

中醫學 體質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ǐ zhì xué

2 英文參考

Constitution

3 註解

體質學是研究生物界,特別是人類體質特徵的學科。它是以傳統宏觀的臨牀整體觀察結合現代科學實驗所得的結果爲主要立論根據的。體質研究由來已久。遠在公元前460~377年,古希臘希波克拉底即提出人體血液、粘液、黃膽汁、黑膽汁四種體液組成,由於組成比例不同,因而有不同的體質。直至1935年蘇聯巴甫洛夫體質神經類型分類體質分型已不下幾十種。中醫學從《內經》開始注意到個體的差異性,對人體類型作了若干分類,並以其獨特的理論貫穿在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方面,對後世醫學產生了重大影響。過去對體質的論述零散,缺乏系統整理,未成爲一門獨立學科。近年來中醫學者對體質學說進行了較深入探討,取得一定成績。1977年匡調元從病理角度提出”體質病理學”概念。1978年王琦等人明確提出“中醫體質學說”概念,1982年出版《中醫體質學說》專著,較系統地論述了人的體質生理、體質分類體質特徵、形成不同體質的因素、體質與發病、體質辨證體質與治療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