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乾地黃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ēng gàn dì huáng wán

2 概述

生乾地黃丸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四首。

3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方生乾地黃丸

3.1 組成

乾地黃三兩,羚羊角二兩,赤茯苓獨活檳榔訶子皮各一兩,木香三分,炙甘草半兩,麥門冬一兩半,桂心二分[1]

乾地黃3兩,羚羊角屑2兩,赤茯苓1兩,木香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訶黎勒皮1兩,獨活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桂心2分,檳榔1兩。

3.2 製備方法

上藥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1]

3.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方生乾地黃丸主治幹腳氣,風毒搏於腳膝,皮內乾枯,腳脛漸細,骨中疼痛,時復心悶[1]

3.4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送下[1]

4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九方之生乾地黃丸

4.1 別名

乾地黃丸

4.2 組成

乾地黃、炒當歸防風炒酸棗仁赤茯苓黃芪川芎羚羊角羌活炙甘草、桂心各五錢[1]

乾地黃半兩,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尖,微炒),牛膝(去苗)1分,防風去蘆頭)1分,桂心1分,海桐皮1分,羌活1分,白茯苓1分,薏苡仁1分。

4.3 製備方法

上藥爲細末,煉蜜爲丸,綠豆[1]

4.4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九方之生乾地黃丸主治小兒筋脈緩弱,腳膝無力,不能行步[1]

主治小兒腳趾拳縮。

4.5 用法用量

每服五丸,食前溫酒送下[1]

每服7丸,乳食前以溫酒送下。

4.6 附註

乾地黃丸《準繩·幼科》卷二。

5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六方之生乾地黃丸

5.1 組成

乾地黃1兩,防風1兩(去蘆頭),薯蕷1兩,茯神1兩,山茱萸1兩,桂心1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遠志1兩(去心),柏子仁1兩,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細辛1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甘菊花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5.2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六方之生乾地黃丸主治肝臟風勞頭眩多忘,憂恚不足,面目青黃。

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6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方之生乾地黃丸

6.1 組成

乾地黃2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2兩,當歸(銼,微炒)2兩,牛膝(去苗)2兩,川大黃(別搗爲末)2兩,芎藭2兩,土瓜根2兩,赤芍藥2兩,桂心2兩,川芒消2兩,虻蟲1兩(炒令微黃,去翅足),水蛭半兩(炒微黃)。

6.2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頭醋3升,熬大黃成膏,和諸藥末,搗200-300百杵,爲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方之生乾地黃丸主治婦人月水不調,或1月再來,或滿月不來,或多或少,臍下(疒丂)痛,面色萎黃四體虛翁,羸瘦,不能飲食。

6.4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20丸,煎紅藍花湯送下。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