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藥局

中醫學 醫藥機構名稱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àng yào jú

2 英文參考

Bureau of Administration of Royal Medicinal Affair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尚藥局是隋代設立的負責有關皇帝醫藥事宜的機構[1] 。尚藥局是從宮廷中主管藥品的官職逐步發展演變而成的機構。主管藥品及藥政的官員自東漢以來各代均有所記載。東漢太醫令下設藥丞,主管藥政。魏晉以來的尚藥監、藥長寺人監等都是與此類似的官職,他們大都太醫令領導。自南朝梁代開始設置尚藥局,“尚藥局舉御,自梁陳以後皆太醫兼其職。”北魏將太醫署劃歸太常管理,其中也有嘗藥典御管理藥品。北齊時實行醫政改革,把隸屬於太常太醫署中管理藥品的人員獨立出來成立尚藥局,並且改歸門下省管理。此時,不僅管理藥品還管帝王的醫療。因此,尚藥局的地位從此提高,其長宮尚藥典御的官品提至正五品,尚藥丞的職品爲從七品。局中還設有“侍御師尚藥監各四人。”北齊增加的宮廷衛生組織較多,尚藥局爲其中之一。隋至元各朝均有尚藥局的設置,但規模、品秩、職能都有一些變化。隋初,尚藥局仍隸於門下省,其典御二人均爲正五品。煬帝時改歸殿內省,典御改名爲奉御。唐代尚藥局屬殿中省,奉御二人。正五品下。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尚藥局爲奉醫局,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復舊。宋代尚藥局的人員規模大致與唐代相同。金代尚藥局隸屬於宣徽院,尚藥局提點爲正五品,使爲從五品。元代初期仍置尚藥局,後因尚食局與尚藥局經常在藥膳方面發生聯繫,所以在至元二十年(公元1354年)省並尚藥局爲尚食局。明、清時期均不設尚藥局,其功能太醫院和御藥房分擔。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