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塊

中醫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 kuài

2 註解

痧塊   證名。指痧脹經刮、放外治以後,餘毒稽留於氣分血分,結成痧塊。《痧脹玉衡》:“痧毒留於氣分,成氣痞痛;留於血分,成血塊痛,壅於氣積阻滯,成食積塊痛。蓋因刮痧、放痧稍愈,痧毒未盡,不用藥以消之之故。施治之法,在氣分者,用沉香砂仁之類治之;在血分者,用桃仁紅花之類治之;食積阻滯者,用蔔子、檳榔之類治之;或氣血二分俱有餘毒者,當兼治之;若更兼食積所阻,有餘毒者,當併合治之。”參見痧、痧脹等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