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痢疾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èi shāng lì jí

2 英文參考

dysentery with internal injur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內傷痢疾爲病證名[1]。指因七情內傷、勞力過度、飲食失宜等所致痢疾[1]。見《慎齋遺書》卷八。《痢證匯參》卷二:“內傷之痢有三。有七情內傷,勞力內傷,飲食內傷。雖屬一證,而治各不同。”

參見七情痢勞役痢飲食內傷痢

七情痢爲病名[2]。指因情緒失常,影響脾胃運化功能所致的下利[2]。《症因脈治·痢疾論》:“七情內傷痢之症,初起先見飲食難化,後復大便不實,時常清泄,久久不愈,漸下膿血。”治宜消補兼施,健脾化積,用枳術丸參苓白朮散等方[2]。若久瀉氣虛下陷,用補中益氣湯昇陽益胃湯[2]久瀉虛寒,用理中湯歸脾湯滑泄不禁加固澀藥[2]腎陽不足用腎氣丸腎陰不足用六味丸白朮散,朝暮對服[2]。本病可見於神經官能性腹瀉[2]

勞役痢爲病證名[3]。指痢疾之因勞累過度所致者[3]。見《症因脈治·痢疾論》。多因生活無節,勞力過度,或飢飽不勻,負重遠行,營傷衛損,血滲大腸所致[3]。其症痢下純血,或腰痠背楚,脅肋作痛,四肢倦怠嗜睡減食[3]。節勞稍緩,勞重即發[3]。治宜先用當歸活血湯去瘀生新,後用當歸補血湯補中益氣湯歸脾湯等調養氣血,扶元固本[3]

飲食內傷痢爲病證名[4]。見《症因脈治》卷四。即積痢[4]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00.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