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痢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 lì

2 註解

積痢   病名。由食積內阻所致的痢疾。見《普濟本事方·臟腑泄滑及諸痢》。又稱飲食內傷痢。由飲食積滯,日久不消所致。證見下痢赤白,或色黃如膿,或如魚腸,或鶩溏鮓臭,臍腹撮痛,痛則痢下,痢下則痛減。治宜化積消導。《醫宗必讀·痢疾》:“積者,溼熱食痰也,法當下之。新結者,下後又生者也,或調或補,不可輕攻。”方用靈砂丹、胃苓散、保和丸、通元二八丹,治脾湯等。參見痢疾寒積痢等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