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茯苓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ǐ zhōng fú líng tāng

2 聖濟總錄》卷一七五:理中茯苓湯

2.1 處方

赤茯苓1兩(去黑皮),犀角1兩(鎊),赤石脂1兩,黃連1兩(去須),龍骨1兩,厚朴1兩(去粗皮,生薑汁炙),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焙),人蔘1兩,乾薑(炮)1兩,桂2兩(去粗皮),甘草(炙)2兩。

2.2 製法

上爲粗末。

2.3 功能主治

小兒腹虛脹脾氣不調。

2.4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茯苓湯”。

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五

3 東垣試效方》卷四

3.1 方名

理中茯苓湯

3.2 別名

理中茯苓湯

3.3 組成

白朮3錢,乾薑3錢,炙甘草3錢,人蔘3錢,茯苓3錢。

3.4 主治

中焦寒溼

3.5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半,煎至1盞,冰之令寒服之。

3.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3.7 臨牀應用

中焦寒溼:戊申春,一婦人六十歲。病振寒戰慄,呵欠嚏噴,口亡津液心下急痛而痞,身熱近火,濟下惡寒,渾身黃白睛黃,溺黃赤而黑頻數,自病來身重如山便着牀枕,其脈診左右關並尺命門中得弦而急極細,雜之以洪而極緩,左尺按之至骨,舉指來實者,六脈按之俱空虛,先以輕劑去其中焦寒溼,兼退其洪大脈理中湯茯苓是也。

3.8 各家論述

冰之令寒服之,謂之熱因寒,用其寒以對足太陽假熱也,以乾薑之辛熱以瀉真寒也。故曰真對真.假對假。

3.9 附註

理中茯苓湯(《醫學綱目》卷二十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