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道出血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ǔ dào chū xuè

2 英文參考

bleeding from the nine orifices

emorrhage from nine orifice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九道出血專指兒科的出血性病證,又名九竅出血。即眼、鼻、耳、口及二陰出血。出自《證治準繩·幼科》。小兒九道出血,多因乳母喜喫辛辣之物,流於乳絡,兒飲之後,停滯不散,鬱蒸於內,或因護養過暖,積溫成熱,熱極則湧泄;亦有氣虛邪熱乘襲,則血不得循流絡脈,浮出諸經,也生失血之證。《五臟內崩可見於急性白血病等。因熱而出血者,宜清血止血,用十灰散犀角地黃湯;因虛而出血者,宜補氣以攝血,用大劑獨蔘湯龍骨牡蠣之類,以防氣隨血脫[1]

張氏醫通》卷十四:“是證非中毒,即跌僕受傷。中毒者,用生羊血法;受傷者,觀其人不發熱,尚能飲食者,頻灌童便。無故發生九竅出血者,肝腎疲極,五臟內崩也。”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

治療九道出血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