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口吸蟲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í kǒu xī chóng bìng

2 英文參考

echinostomosis

3 疾病分類

消化內科

4 疾病概述

棘口吸蟲病是由於棘口吸蟲寄生人體所引起的疾病。棘口科吸蟲種類繁多。分佈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日本、蘇門答臘、印度、泰國、羅馬尼亞、馬來西亞、前蘇聯及我國。全世界已報告600多種,其中寄生人體有20餘種,我國有10餘種。

5 疾病描述

棘口吸蟲:棘口科吸蟲種類繁多,全世界已報道的有600多種。露珠主要是鳥禽類,其次是哺乳類,少數寄生於魚類。有的棘口吸蟲可在多種動物宿主寄生。 寄生人體棘口吸蟲主要分佈於東南亞地區,我國已報告的可在人體寄生棘口吸蟲有10種,其中日本棘隙吸蟲在福建和廣東局部地區有流行。藐小棘隙吸蟲在安徽局部地區的人羣感染率達13.71%。

形態生活史:蟲體長形,體表有棘、口、腹吸盤相距甚近,口吸盤周圍有環口圈或頭冠,環口圈或頭冠之上有1個或2圈頭棘。睾丸2個,前後排列在蟲體的後半部。卵巢位於睾丸之前。卵大,橢圓性,殼薄有卵蓋。成蟲寄生腸道,偶爾也可侵入膽管。

6 症狀體徵

成蟲寄生小腸上段,以頭部插入粘膜,引起局部炎症,病人可出新腹痛腹瀉、或其他胃腸道症狀,嚴重感染者可有厭食、下肢浮腫貧血消瘦發育不良甚至死亡。

7 疾病病因

第一中間宿主爲淡水螺類,毛蚴侵入螺體後經胞蚴和2代雷蚴階段後發育尾蚴。第二中間宿主包括魚、蛙或蝌蚪。但棘口吸蟲對第二中間宿主的要求不很嚴格,尾蚴也可在子雷蚴體內結囊,或逸出後在原來的螺體內結囊或侵入其他螺螄或雙殼貝類體內結囊,有的還可在植物上結囊。人或動物因食入含囊蚴的中間宿主感染

8 病理生理

第一中間宿主爲淡水螺類,毛蚴侵入螺體後經胞蚴和2代雷蚴階段後發育尾蚴。第二中間宿主包括魚、蛙或蝌蚪。但棘口吸蟲對第二中間宿主的要求不很嚴格,尾蚴也可在子雷蚴體內結囊,或逸出後在原來的螺體內結囊或侵入其他螺螄或雙殼貝類體內結囊,有的還可在植物上結囊。人或動物因食入含囊蚴的中間宿主感染

9 診斷檢查

常用的糞便檢查方法,如直接塗片法,沉澱法都可採用,但由於多種棘口吸蟲的卵在形態上都相似,因此不易區分,諾能獲得秤錘,則有助於定種。

10 鑑別診斷

目前這方面資料暫時缺乏。

11 治療方案

治療可用硫雙二氯酚吡喹酮

12 併發症

嚴重感染者可有厭食、下肢浮腫貧血消瘦發育不良甚至死亡。

13 預後及預防

人多因食入含囊蚴的魚、蛙而感染,因此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14 流行病學

目前這方面資料暫時缺乏。

15 特別提示

在流行區域進行定期驅蟲、搞好糞便管理等都是較好的防治措施。勤清除糞便,堆積發酵,殺滅蟲卵;對患禽羣定期驅蟲;用化學藥物消滅中間宿主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