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內結石

中醫診斷學 常見病方藥治療 胞瞼病 中醫常見病 中醫學 中醫病名 中醫眼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ǎn nèi jié shí

2 英文參考

conjunctival lithias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njunctival lithias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瞼內結石(conjunctival lithiasis)爲病名[1]。是指以眼瞼內生黃白色小顆粒,質硬突起,眼部磣澀不適爲主要表現的眼病[2]

瞼內結石相當於西醫的瞼結膜結石症[2]

4 瞼內結石病因病機

風邪客於脾經,留於胞瞼,鬱久化熱,灼爍津液生痰,瘀阻於瞼內面,積久變爲結石。

單純瞼內結石少見,通常患有椒瘡、赤絲亂脈等慢性眼病者容易罹患。

5 瞼內結石的臨牀表現

轉胞瞼,見瞼內面有如碎粟米狀、黃白色硬顆粒,其周圍略紅赤,一個或數個不等,隱於瞼內,或突出於表面,觸之堅硬如石。已突起者,常磨擦眼珠,如異物人目一般澀痛流淚。日久可致白睛紅赤黑睛生翳等變症。

6 瞼內結石的治療

瞼內結石早期,結石隱伏於瞼內,一般無自覺症狀,無須治療。

若漸長突起,則隱磨睛珠,自覺澀痛、流淚羞明。此時可先用針挑法剔除之,或用海螵蛸棒摩擦夷平。後服清心脾鬱熱之劑,如內疏黃連湯加減。

若併發於椒瘡、赤絲亂脈等,當於挑撥之後,治療其原發病。

7 瞼內結石的預防

瞼內結石多在椒瘡、赤絲亂脈等眼病的基礎上併發,故及時治療上述眼病是預防本病的關鍵。若已發病者,隱於瞼內無自覺症狀時,不宜強行剔除。已突出表面者,應及時剔除,不宜揉搓患眼,以免擦傷黑睛

8 文獻摘要

醫方類聚·龍樹菩薩眼論》:“若眼忽單淚出者,澀痛者,赤如眯著者,名粟子疾。後上瞼生白子如粟粒,極硬,沙之然也。可翻眼皮,起針撥去粟子、惡血,服冷藥即差。”

祕傳眼科龍木論·瞼生風粟外障》詩曰:“澀痛多淚出,真如米隱睛,翻看上下瞼,粟子只頻生,赤白非言定,針撥更似冰,直須瘀血盡,涼藥必能徵”。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20.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治療瞼內結石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