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清 高士宗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評熱病論第三十三篇

熱論》,論熱病之在脈,刺熱,論熱病之先見,評熱,論熱病變證風厥、勞風、腎風風水,皆熱病之變。舉而評之,故曰《評熱病論》。

黃帝問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爲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爲何?

溫,猶熱也。溫熱之病,汗出當愈。今汗出輒復熱,而脈更躁疾,不爲汗衰;且神志不守,而狂言胃氣不和不能食,此熱病變證,病名爲何?

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

汗乃陰液,外出於陽,陽熱不從汗解,復入之陰,名曰陰陽交,交者,正不勝邪,邪復傷正,故死也。

帝曰∶願聞其說。

願聞陰陽交而致死之說。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在於谷,谷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

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不能

食者,精無俾也。病而留者,其壽可立而傾也。且夫熱論曰,汗出

而脈尚躁盛者死。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其死明矣。狂

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

胃腑水谷之精,出而爲汗,故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谷之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谷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邪氣也。汗者,谷精之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能食則谷之精專,補益經隧,今不能食者,精無俾也。俾,補益也。不能食,精無俾,致熱病留而不去者,其壽可立而傾也。且夫靈樞熱病論曰,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今脈躁疾不與汗相應,此正氣不勝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腎臟之志,神志相根據,失志失神,故失志者死。夫不能食一死也,汗出而脈躁疾二死也。狂言失志三死也。今見三死,不見一生,始之病溫雖愈,亦必死也。所以詳明陰陽交,而致死之說也。

帝曰∶有病身熱汗出,煩滿煩滿不爲汗解,此爲何病?

承上文汗出復熱之死證,復舉汗出煩滿之病以問之。

岐伯曰∶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

風爲陽邪,性主開發,凡汗出而身發熱者,風也。汗乃陰液,外出於陽,今汗出而心煩胸滿不解者,乃陰竭陽虛,不相交濟,是爲厥也。此因風致汗;因汗致厥,病名曰風厥

帝曰∶願卒聞之。

願盡聞風厥之義。

岐伯曰∶巨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爲表裏也,得熱則上從之,從之則厥也。

通體之氣,巨陽主之,故先受邪,巨陽主表,少陰主裏,故少陰與其爲表裏也。巨陽少陰相爲表裏,故巨陽表熱之病,則少陰裏陰之氣,上從之,從之而加於陽,則厥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裏刺之,飲之服湯。

厥則外陽內陰,不調和矣。治之之法,當表裏刺之,和其外內,飲之服湯,調其陰陽,此詳明熱病汗出煩滿而爲風厥變證也。

帝曰∶勞風爲病何如?

勞,煩勞也;勞風,煩勞內虛,生風病也。承上文風厥而問勞風,亦熱病變證也。

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爲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振寒,此爲勞風之病。

強、惡俱去聲。肺下,心也。煩勞則傷心,故勞風之病,法在肺下,心脈從心繫,上挾咽,系目系,病則不能挾咽系目,故其爲病也,使人強上冥視火氣內炎,故唾出若涕,風淫經脈,故惡風振寒。凡此皆爲勞風之病。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

咳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

治之之法,當調和經脈以救俯仰,經脈調和,則俯仰自如,強上可愈。巨陽之脈,起於目內,上額交巔,從巔絡腦,救其俯仰,不使強上,斯時巨陽能引精上行者,三日而冥視愈,中年精氣稍虛者,五日而冥視愈。老年不足於精者,七日而冥視愈。始則唾出若涕,至此復咳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則病當愈。若不能出,則火熱傷肺。傷肺則死,此言勞風爲病,火氣盛而肺全傷,則死也。

帝曰∶有病腎風者,面龐然,壅害於言,可刺不?

龐,音芒,餘篇同。不,否同。皮裏肉外曰,龐然,腫貌。氣道不利,則壅害於言,此腎風之病,可刺治否?心腎皆屬少陰,承上文心病之勞風,而復問腎風也。

岐伯曰∶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氣必至。

面腫而難言,腎氣虛也,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腎臟之氣必至而爲病。一日一髒,五日之後,復至其髒而發病也。

帝曰∶其至何如?

其氣至之病何如?

岐伯曰∶至必少氣,時熱。時熱從胸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乾苦渴,小便黃,目下腫,腹中

鳴,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則咳,病名曰風水。論在《刺法》中。

偃,猶臥也。腎爲生氣之原,氣至而病必少氣少氣則時熱,其時熱也,從胸背上至於頭,經脈虛,故汗出手熱津液虛,故口乾苦渴,氣不化,故小便黃,水道不利,故目下腫,腸胃虛寒,故腹中鳴,足膝不力,故身重難以行。任脈虛,故月事不來,土氣虛,故煩不能食,肺腎不交,故不能正偃,正偃則咳,此腎風之病。腎受風邪,風行水渙,故病名曰風水。論在《刺法》中者,《水熱穴論》雲,腎汗出逢於風,傳爲跗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

帝曰∶願聞其說。

帝欲詳明其義,故下文岐伯一一以明之。

岐伯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

申明少氣熱汗出者,凡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如陰氣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

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

申明小便黃者,膀胱之氣,不合太陽而外出,是少腹中有熱也。

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則咳甚,上迫肺也。

申明不能正偃者,乃胃中土氣不和也,正偃則咳甚者,腎邪上迫於肺也。

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

明目下腫者,凡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

帝曰∶何以言?

申明未盡故復探之。

岐伯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明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

水者,陰類也。目下,亦陰也。脾爲陰中之至陰,而主腹,是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此復申明水氣目下腫也。

真氣上逆,故口苦舌幹

口乾苦渴者,口苦舌幹也。津液內竭,真髒之氣上逆,故口苦舌幹。此申明口乾苦渴之義也。

臥不得正偃,正偃則咳出青水也。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也。

不能正偃者,乃臥不得正偃,正偃則咳者,乃正偃則咳出青水也。凡諸水病者,水氣上逆,故不得臥,不但胃中不和也,臥則驚,驚則咳甚,不但上迫肺也。此復申明不能偃,乃水氣上逆,正偃則咳甚,乃水氣凌心,不但胃不和,上迫肺也。

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

腸胃居於腹中,虛寒則鳴,故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此申明腹中鳴之義也。

薄脾則煩,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

脾脈從胃上膈,注心中,邪薄於脾,則煩而不能食。夫胃主納,脾主運,食不下者,由於胃脘之阻隔也。此申明煩不能食之義也。

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

胃脈脛下足,身重難以行者,由胃脈在足,而胃之經脈虛也。此申明身重難行之義也。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胞脈主衝任之血,月事不來者,乃胞脈閉也。中焦取汁,奉心化赤,血歸胞中,故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水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此申明月事不來之義也。

帝曰∶善。

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循背裏,散胸中,會咽喉,絡脣口,淡滲皮膚,行於周身,月事不來,由於胞脈之閉,則熱從胸背上至頭手熱,亦由胞脈之熱。帝故善之,不復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