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

清 高士宗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八正神明論第二十六篇

八正,天地八方之正位也。天之八正日月星辰也。地之八正,四方四隅也。合人形於天地四時陰陽虛實,以爲用針之法,神乎神,獨悟獨見獨明,故曰八正神明也。

黃帝問曰∶用針之服,必有法則焉,今何法何則?

服,事也。上編雲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然雖治神,必有法則,以爲用針之事,帝故問之。

岐伯對曰∶法天則地,合以天光。

天光,日月星辰也。用針之道,上法天時,下則地理,更合天之日月星辰,以爲法則也。

帝曰∶願卒聞之。

法天則地,合以天光,願盡聞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

合以天光者,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也。法天者,候四時之氣也。則地者,候八正之氣也。定,安靜也。人氣安靜乃行鍼以刺之。此爲用針之事也。

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

易,去聲。泣,作澀。人身血氣,上應於天,是故天氣溫和,日色光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淖液,滋灌也。浮,外行也。血淖液,故血易瀉;衛氣浮,故氣易行。若天不溫和而寒,日不光明而陰,則人血凝澀而衛氣沉。凝澀,不淖液也。沉,不浮也。

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

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

人身血氣,不但應天日,且應天月也。月始生,月朔也,月生之日,衛氣大會於風府,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月望也,月望則血氣充盛,故血氣實,而肌肉堅;月郭空,月晦也,月晦則血氣虛微,故肌肉凝,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傷寒論雲∶血弱氣盡,腠理開者是也。是以人當因天時而調血氣也。

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凝,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

因天時而調血氣,是以天寒無刺,寒則堅凝,故無刺也;天溫無凝,溫則流通,故無凝也;月生無瀉,不伐其生氣也;月滿無補,不益其有餘也,月郭空無治,正氣虛邪,不能去也,凡此是謂得時而調之。

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得時而調,乃因天序之盛虛,故曰因天之序,盛虛之時也。移光,去形晦而光明也。定位,日月中天而位定也。正立而待,整肅其體,待天人氣盛,然後行鍼以刺也,凡此皆得時而調也。

故曰∶月生而瀉,是謂髒虛;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月郭空而治,是

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

重,平聲。別,音逼。月生無瀉,故曰月生而瀉,是謂髒虛;月滿無補,月滿而補,則血氣揚溢於外,則絡有留血,命曰重實月郭空無治,月郭空而治,是謂亂經亂經陰陽相錯,陰陽相錯,則真邪不別,真邪不別,則邪氣內沉,沉以留止,真氣不充,則外虛;邪氣相薄,則內亂。外虛內亂,則淫邪乃起,凡此皆不能得時而調也。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星辰躔度,八正定位,何以候之?

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風

虛邪,以時至者也。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八正之邪虛,而避之勿犯也。

日月之行,星辰爲之衛,是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制日月之行,則星辰可候矣。八風之邪,八正爲之位,是八正者,所以候八風虛邪,以時至者也。知八風之邪,則八正可候矣。天有四時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人候其氣,以時調之也。春秋之氣溫和,冬夏之氣寒暑,以時調之,則八正虛邪,而避之勿犯也。

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臟,工候救之,弗能傷也。

人之受邪,身之虛也。天之有邪,天之虛也。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內至於骨,內至於骨,則入傷五臟,其兩虛相感之時,而工候救之,弗能入傷五臟也。

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靈樞·九針論》雲∶“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身體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漬治之,是謂天忌日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凡此皆星辰八正之候也。此一節,言法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以爲刺法也。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餘聞之矣,願聞法往古者。

上古之世,以針治病,故承上文法星辰之義,而願聞法往古者。

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針經》也。

黃帝法往古而着《針經》,《針經》,《靈樞經》也。靈樞首篇,黃帝有先立針經之語,故欲法往古者,先知針經也。

驗於來今者,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以候氣浮沉,而調之於身,觀其立有驗也。

法往古而知針經,必有驗於來今。夫驗於來今者,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如冬日寒而夏日溫,晦朔虛而弦望盛也。即以十月而候四氣浮沉,如春夏日月則氣浮,秋冬日月則氣沉也。以四氣浮沉而調之於身,可觀其氣之立有驗於身也。

觀其冥冥者,言形氣榮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沉,參

伍相合而調之,工常先見之,然而不形於外,故曰觀於冥冥焉。

法往古而知針經,可以觀其冥冥,夫觀其冥冥者,言形氣榮衛之不行於外,冥冥然也。而工獨之,有可觀矣。工之所以獨之者,亦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並四時氣之浮沉,與人蔘伍相合而調之,日月四時之理明,則人身之理亦明,故工常先見之。然理微而不形於外,故曰觀於冥冥焉爾。

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是故工之所以異也。然而不形

見於外,故俱不能見也。視之無形,嘗之無味,故謂冥冥,若神彷彿。

形見之見,去聲。法往古而知針經,可以通於無窮。夫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可傳後世,是故工之所以異也。然而不形見於外,故俱不能見也,而工獨知之,惟不形見於外,故視之無形,嘗之無味。視無形、嘗無味故謂冥冥而若神彷彿也。

虛邪者,八正虛邪氣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開,逢虛風,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

情,莫見其形。

中,去聲,下同。邪之中人,有虛邪,有正邪虛邪者,乃八正之虛鄉邪氣,而中於人身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用力則汗出,汗出則腠理開,腠理開,而逢虛風,不同於八正之邪,故中人也微,微則莫知其情,莫見其形也。

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故曰上工

萌芽,病之微也。上工治病,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乘其正氣不敗而救之,故曰上工

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敗之也。

若邪病已成,正氣已敗而救之,斯爲下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而病已成也。救其已敗者,因病而敗之也。

知其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病脈處而治之,故曰守其門戶焉,莫知其情,而見邪形也。

處,去聲。虛邪正邪,深淺不同,知其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病脈處而調治之,使經脈無傷,正氣內存,故曰守其門戶焉。能如是也,是雖莫知其情,而能見邪形也。上文雲莫知其情,莫見其形,今莫知其情者,而能知其情,莫見其形者,而能見邪形也。

帝曰∶餘聞補瀉,未得其意。

補正瀉邪,各有其法,帝故問之。

岐伯曰∶瀉必用方。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內

針,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針,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針,故曰瀉必用方,其氣而行焉。

內,音納。刺欲瀉之,則大指退後,食指進前,其孔似方,故瀉必用方。就方義而申解之,則方者以天人之氣方盛也。天氣盛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人氣盛,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也。息方吸,氣始入,故方吸而內針,復候其方吸而轉針,復候其方呼,氣出之始,而徐引針。引,猶出也,故瀉必用方,候其氣盛而行焉爾。

補必用員。員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榮,復以吸排針也。故員與方,非針也。

員,圓通。刺欲補之,則大指進前,食指退後,其孔似員,故補必用員。就員義而申解之,則員者,員活其氣,行於周身,故員者行也,行者移其有餘,補其不足,故行者移也,深入爲補,故刺必中其榮。排,轉也,復從吸排針,候吸入轉針也。吸入而轉,所以補之,故員與方乃之員活,氣之方盛,非但針之方員也。

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之盛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瀉之補之,貴得其神,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之盛衰,知形之肥瘦,則知用針之淺深矣,知榮衛血氣盛衰,則知方員之補瀉矣。由此觀之,則血氣者,乃人之神,而不可不謹養也。

帝曰∶妙乎哉論也,合人形於陰陽四時虛實之應,冥冥之期,

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數言形與神,何謂形,何爲神,願卒聞之。

數,音朔,承知形養神之論,而贊其妙,因舉形神而復問之。

岐伯曰∶請言形,形乎形,目冥冥,問其所病,索之於經,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未言神,先言形。形乎形,是有形之可形也。目冥冥,是無形之可形也。有形可形,當問其所病,而索之於經。無形可形,則慧然在前,而按之不得。此有形無形之間,而不知其情,故曰形。情,猶實也,若泥跡求形,則非形矣。

帝曰∶何謂神?岐伯曰∶請言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

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

神乎神,是至神而莫若神也。耳不聞,是無聲也。雖曰無聲,覺目明心開,而志先慧覺然獨悟矣。口弗能言,是無臭也,雖曰無臭,覺與衆俱視而我獨見矣。適若昏,是無象也,雖曰無象,覺昭然獨明,若風吹雲而見蒼天矣。夫無聲無臭無象,而獨悟獨見獨明故曰神。

三部九候爲之原,九針之論,不必存也。

三部九候之法,而以形神爲之原,則《靈樞九針之論,所言天忌者,可不必存胸中也。此一節,言用針之道,貴得其神,得其神而形可不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