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遠端骨折切開復位術

小兒外科手術 手術 下肢骨折與脫位的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ǔ gǔ yuǎn duān gǔ zhé qiē kāi fù wèi shù

2 英文參考

open reduction of fracture of distal femur

4 別名

open reduction of femoral distal fracture

5 分類

小兒外科/下肢骨折脫位的手術

6 ICD編碼

79.35

7 概述

股骨遠端骨折切開復位術用於下肢骨折脫位的手術。肢體延長術只是矯正肢體不等長的一種常用方法,而健側短縮和骨骺阻滯術也是實現肢體均衡的有效方法,然而後者不易被普遍接受。因此,本章着重介紹肢體延長術。 兒童由於各種原因,如先天性脛骨假關節先天性肢體短縮,以及由於感染外傷所致的肢體短縮畸形(圖12.42.3-0-1~12.42.3-0-3),均可採用肢體延長的方法,解決肢體短縮畸形。Codivilla(1905)提出股骨斜形截骨延長法,Putti(1992)在截骨上下端橫穿一根克氏針牽引延長,Abbott(1928)改進了Putti氏骨牽引方法,即在骨折上下兩端各穿入兩根克氏針進行固定牽引,從而增強了牽引的拉力,防止了鋼針滑脫,並提高了骨延長的效果,該作者又在1927年提出了脛骨延長術。Bost(1956)採用斜形截骨和髓內針固定。Westin(1967)在截骨缺損區,採用骨膜包裹覆蓋法達到延長的目的。目前在Abbott提出脛骨延長術基礎上發展了許多改進方法,如經皮橫穿脛骨上下端進針法,經皮骨鑽孔、閉合折斷脛骨,腓骨截骨和脛腓下關節融合術,防止踝關節外翻畸形等。Anderson(1952)認爲這種方法具有軟組織損傷輕、保留骨膜、促進局部骨組織生長的優點。肢體延長術包括骨骼肌肉神經血管組織的延長和再生。在肢體延長過程中涉及問題較多,此處着重討論下肢骨延長的問題。

1.根據影響肢體短縮的原因以及骨骼生長發育情況,選擇骨延長的最佳時機。正常兒童生長發育階段,下肢骨生長發育停止時間,男孩爲16歲,女孩爲14歲。Colemen(1967)認爲兒童8~12歲爲骨延長的最佳時間段。20歲以後由於骨癒合變慢,因此做骨延長時要慎重考慮。

2.根據下肢長管狀骨生長速度,選擇骨延長的部位。正常兒童從4歲到生長發育停止,下肢股骨平均每年增長2cm,脛骨每年平均增長1.6cm,Dighy觀察表明:股骨生長中的70%來自股骨下端,30%來自股骨近端;脛骨生長的65%來自脛骨近端,35%來自脛骨遠端。因此,股骨延長術主要選擇在股骨中下段進行,而脛骨延長時主要選擇在脛骨中上段進行。雖然股骨延長或脛骨延長均能矯正肢體不等長,但原則上,以大腿短縮爲主者,應進行股骨延長術;反之,以小腿短縮爲主者,則選擇脛骨延長術。

3.骨延長時長度的計算方法  爲了能夠實現骨延長的預期效果,對兒童生長發育需要做全面考慮,在骨延長時年齡是一主要因素,須攝腕關節X線片,測定兒童的骨齡。骨延長度=[脛骨短縮長度+(男15.5/女14.5-手術時年齡)×0.1]cm。15.5與14.5分別爲男孩和女孩下肢停止生長時的平均年齡。

4.目前常用的肢體延長方法  根據延長速度,可分爲股骨一次延長和逐日延長。前者因所延長的長度有限,併發症較多,如血管神經損傷、骨癒合時間長,甚至不癒合等,已較少採用。目前多采用逐日延長,逐日延長的方法較多,主要區別在於截骨部位和使用的外固定器械(延長器)不同。例如Wagner採取骨幹截骨延長和懸臂式延長器,當達到所需長度後,需要體骨植入和內固定;DeBastiani選擇幹骺端截骨,使用單臂外固定器固定,骨痂形成後,再逐日延長;Ilizarov則採用環形延長-加壓系統,進行骺板延長和幹骺端截骨延長,同樣不需要植骨和內固定。

局部解剖見示意圖(圖12.42.3-2A、B)。

8 適應

股骨遠端骨折切開復位術適用於:

1.股骨遠端Salter-HarrisⅠ型和Ⅱ型骨骺損傷閉合復位失敗者。

2.股骨遠端Salter-HarrisⅢ型和Ⅳ型骨骺損傷,因關節受累而需要解剖復位者。

股骨遠端骨折分型見示意圖(圖12.42.3-1)。

9 麻醉體位

硬脊膜外阻滯麻醉全身麻醉病兒側臥位

10 手術步驟

10.1 1.切口與顯露

股骨下端外側向下做一縱形切口,長7~10cm,切開深筋膜、髂脛束和股外側肌,分離股外側肌和股中間肌間隙,並向兩側牽開,行骨膜下剝離顯露股骨下端骨折部位。但不要切開髕上囊。如果是股骨內、外髁骨折,則須切開膝關節囊,顯露骨折部位(圖12.42.3-3)。

10.2 2.骨折復位與內固定

直視下將骨折復位。股骨下端骨折,同時有股骨內、外髁骨折時,首先將股骨內、外髁骨折復位,可用9cm或11cm長螺絲釘從外髁進入,經骨折線擰入到內髁,使股骨髁間骨折變爲股骨髁上骨折然後用4~6孔鋼板螺絲釘固定(圖12.42.3-4)。

10.3 3.單純股骨內髁或外髁骨折的處理

如果系單純股骨內髁或外髁骨折,即Salter-HarrisⅢ型和Ⅳ型骨骺損傷,可直接用1~2枚螺絲釘經骨折線,橫行或斜行固定,但要避免螺絲釘進入骺板(圖12.42.3-5A、B)。

11 術後處理

1.應用髖人字石膏固定,若術前骨折向前移位,則將膝關節屈曲45°固定;如術前向後移位,則將膝關節固定於伸直位。一般術後4~6周拆除石膏,開始功能鍛鍊。通常在術後8~10周可負重行走。

2.由於股骨遠端骨折,併發骺板早閉的發生率增高,故應定期複查,直至骨骼發育成熟。一旦出現肢體短縮或成角畸形,則需進行截骨矯形或骨橋切除等手術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