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盤復位術

手術 顳下頜關節盤手術 顳下頜關節手術 口腔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ān jíe pán fù wèi shù

2 英文參考

surgical reposition of the meniscus

3 手術名稱

關節盤復位術

5 ICD編碼

76.5 10

6 概述

關節盤復位術用於關節盤移位的治療。 關節盤移位是造成關節結構紊亂主要原因。關節盤發生不同方向或扭轉移位,但以前移位最多見。正常人閉口位時,關節盤後帶介於髁狀突橫嵴和關節窩頂之間,後帶的後緣正對髁狀突橫嵴的上方。盤前移位時則使這種盤髁關係發生改變,由於雙板區鬆弛,關節盤被牽引向前,盤後帶位於髁狀突前斜面的前方,而引起一系列關節紊亂症狀。1979年Mc Carty首先報告用關節盤復位術治療關節盤前移位。目前已有廣泛應用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圖10.6.5.2-1~10.6.5.2-9)。

7 適應

關節盤復位術適用於:

1.不可復性盤前移位,經保守治療無效者。

2.可復性及旋轉性盤前移位,經保守治療無效而症狀明顯者。

3.關節盤前移位伴有絞鎖。

4.關節盤雙板區鬆弛、撕裂或穿孔

8 禁忌症

1.關節盤前移位伴有盤變性、破壞者。

2.有明顯心理精神因素病人,手術宜慎重。

9 術前準備

1.通過臨牀X線造影檢查,明確診斷。

2.先用墊或板治療,不能緩解症狀者考慮手術。

3.皮膚準備  耳周10cm常規備皮,清潔耳郭外耳道。

10 麻醉體位

1.一般宜選擇全麻,使肌肉鬆弛,便於手術暴露

2.仰臥位,頭偏向健側。

11 手術步驟

耳屏前柺杖形切口顯露關節囊(圖10.6.5.2-10)。

11.1 1.切口設計

耳輪腳沿耳前褶皺向下作一垂直切口,下端止於耳垂附着處,再由此切口的上端向前上髮際內作一斜切口,長約2.5cm,兩切口夾角約120°~150°,轉彎處使呈弧形。

11.2 2.切開與分離

沿切口線切開皮膚與皮下組織,在顳部將切口加深至顳筋膜,在垂直切口內自外耳道軟骨和腮腺後緣之間作鈍性分離,將顳淺血管腮腺上極分出,牽至傷口後方或予以切斷結紮,即可向前推開腮腺,顯露關節囊後面。

11.3 3.掀起筋組織瓣、顯露關節囊

自顴弓根處斜向前上與皮膚切口一致切開顳筋膜淺層,自顳筋膜深淺兩層之間向下分離至顴弓上緣,切開顳筋膜淺層在顴弓外側面的附麗,再用骨膜剝離器自骨面向下剝離,剝開腮腺嚼肌筋膜在顴弓下緣的附麗,再繼續向下分離,即可掀起包含顳筋膜、顴弓骨膜腮腺嚼肌筋膜及其淺層結構組織瓣,充分顯露顳下頜韌帶關節囊面神經分支在此組織瓣內而得到保護。

11.4 4.顯露關節上腔

首先讓病人作開閉口動作,或在下頜角安置巾鉗牽拉下頜骨,以鑑定髁狀突位置。然後緊貼顴弓下緣、髁狀突上方橫行切開關節囊,並向前延伸至關節結節,向後至關節囊關節盤雙板區融合處,關節上腔即可完全顯露(圖10.6.5.2-11)。

11.5 5.顯露關節下腔

關節囊切口下緣安置縫線,將關節囊向下牽拉,在上關節腔外穹隆內,沿關節盤在髁突外側附着處切開,並將切口向後延伸至關節盤雙板區,從外側緣掀起關節盤暴露關節下腔(圖10.6.5.2-11)。

11.6 6.檢查病變情況

牽引下頜角巾鉗使髁狀突向下,或安置關節撐開器以擴大關節間隙,檢查關節盤、髁狀突及關節窩病變情況。將前移的關節盤後退到正常解剖位置,以便估計切除雙板區組織的寬度。

11.7 7.楔形切除雙板區組織

用一特製細長直角鉗在雙板區和關節囊後壁之間夾住,以便控制出血,再在預計切除組織內縫合1針牽引線。然後在牽引線兩側,由內向外作楔形切除。(圖10.6.5.2-12)。楔形組織切除量的大小形狀,主要取決於使盤復位於正常位置時,關節盤必須移動的距離和方向,一般楔形底寬爲3~5mm。

11.8 8.縫合關節盤

用5-0絲線,在雙板區創緣作垂直“8”字縫合,如雙板區組織軟薄可作間斷縫合。縫合時由內向外,一般間隔2mm,然後移動下頜骨進行檢查,復位的關節盤應隨髁狀突一起運動而無彈響,在休止位時,關節盤應固定於髁狀突之上,盤中間帶與關節結節後斜面相對應。

11.9 9.關閉下腔

生理鹽水徹底沖洗關節下腔,妥善止血後,用5-0絲線將關節盤縫合到髁突上盤外側附着(圖10.6.5.2-13)。

11.10 10.縫合傷口

生理鹽水徹度沖洗上腔,止血,用3-0絲線縫合關節囊筋膜、皮下及皮膚。放置橡皮條引流,耳前加壓包紮(圖10.6.5.2-14)。

12 中注意要點

1.切除雙板區組織的寬度及形狀,應根據術中將移位的盤復位於正常位置時,關節盤所必須移動的距離和方向。

2.保護髁狀突及關節窩避免損傷關節面

3.縫合時及縫合後要檢查關節盤是否恢復到正常解剖生理位置。

4.切除楔形組織應在盤後帶與雙板區交界後方1~2mm處切斷。

13 術後處理

關節盤復位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常規應用抗生素5~7d,以預防傷口感染

2.1周內進流食,1周後半流食,以後逐漸恢復軟食和一般飲食。

3.術後7d拆線,開始作開口、前伸及側向運動,3/d,每次5min,持續1年,努力使下頜保持在中線上。

14 併發症

1.術後手術側輕度開,可不處理,1個月後可自行調整。

2.開口受限  開口恢復困難,除主動練習外,應被動開口練習,並配合理療。

3.復發  縫線脫落,關節盤回覆到術前狀態,症狀復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