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白葉枯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o bái yè kū bìng

2 註解

稻白葉枯病是由水稻黃單胞桿菌水稻致病變種侵染引起的細菌病害。

3 稻白葉枯病診斷

症狀主要有:①普通型:一般在分櫱後期出現,先在葉尖葉緣出現黃綠色或暗綠色斑點,後期沿葉脈或中脈發展成條斑,病部灰白色,病健部交界線明顯,呈波紋狀。空氣溼度大時肉眼可見病部有“魚卵”狀菌膿(內有許多白葉枯病細菌),水稻類型不同,病斑顏色略有差異。②急性型主要在環境條件適宜,品種感病情況下發生,病斑暗綠色,擴展迅速,似開水燙傷狀,病部有菌膿。③凋萎型:多在秧田後期和拔節期發生,心葉青卷呈青枯狀,和螟蟲引起的枯心有相似之處。

4 稻白葉枯病發病規律

病原物主要在病稻草、稻樁、再生稻、稻種及一些雜草上越冬,次年主要通過流水、風雨傳播,從水稻的水孔或傷口處侵染發病。高溫、多溼,多臺風、暴雨是病害流行的條件。稻田流水串灌、偏施氮肥、土壤酸性等有利於病害發生

5 稻白葉枯病防治

稻白葉枯病的防治應以控制菌源爲前提,以種植抗病品種爲基礎,秧苗防治爲關鍵,狠抓肥水管理,輔以藥劑防治。

(1)農業措施 培育無病壯秧,加強肥水管理,切忌深灌、串灌、漫灌。

(2)利用抗病品種 早稻抗病品種有:二九豐,特青1號,湘早秈3號等。中稻有:楊稻4號、6號、7號,水源290,抗優63等。晚稻有:秀水664等。

(3)杜絕病草入田,進行種子處理 80%402抗菌劑2000倍液浸種48~72小時或20%葉青雙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浸種24~48小時。

(4)藥劑防治 病區關鍵抓秧田防治和發病前期的防治,秧田在秧苗三葉一心期進行,大田在出現零星病株(發病中心)時進行。藥劑有每畝用20%葉青雙(川化-018)可溼性粉劑125克或25%葉枯靈可溼性粉劑300克或12%施稻靈懸浮劑30毫升或10%氯黴素可溼性粉劑70克等對水75千克噴霧,大田初病期每隔7天連續噴灑2~3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