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

中醫病證名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fù xiè

2 英文參考

infantile diarrhe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疾病分類

兒科

4 疾病概述

秋冬季是小兒腹瀉病高發季節,多數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因多發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稱爲“秋季腹瀉”。本病呈散發或小流行,經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潛伏期l~3天。多發生在6~24個月嬰幼兒,4歲以上者少見。起病急,常伴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無明顯中毒症狀。病初可有嘔吐,常先於腹瀉發生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本病爲自限性疾病,自然程約3—8天。

小兒腹瀉爲病症名。指小兒便次比正常時突然增多。每天3次以上,糞便性質呈稀便或水樣便。是2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屬祖國醫學泄瀉”範疇。本病與飲食、感染以及免疫等因素有關。[1]

5 疾病描述

秋冬季是小兒腹瀉病高發季節,多數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因多發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稱爲“秋季腹瀉”。本病呈散發或小流行,經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潛伏期l~3天。多發生在6~24個月嬰幼兒,4歲以上者少見。起病急,常伴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無明顯中毒症狀。病初可有嘔吐,常先於腹瀉發生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本病爲自限性疾病,自然程約3—8天。

小兒患秋季腹瀉後合理飲食和適當用藥,可縮短病程,很快恢復,則對小兒健康影響不大。如果處理不當,常併發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危及患兒生命;或者導致病情遷延,造成患兒營養不良,影響患兒生長發育。所以,家長有必要了解掌握一些小兒腹瀉家庭治療護理方法

腹瀉病的治療原則是①預防脫水;②糾正脫水;③繼續飲食;④合理用藥。根據以上原則,病情輕、無明顯脫水的患兒在家庭治療,可採取以下措施。重症需到醫院治療。

6 症狀體徵

詢問腹瀉嘔吐日數,大便性狀、量和次數,小便次數、量和末次排尿時間。哭時有無眼淚,有無發熱口渴等表現。注意每日飲水量、餵奶次數及供給鹽類。曾否靜脈輸液,液量及電解質情況。有無厭食精神萎靡、煩躁不安、嗜睡體重驟減、顯見瘦弱等現象。體檢注意精神狀態、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皮膚彈性與乾燥度,有無囟門及眼窩凹陷、口腔粘膜乾燥注意面色灰暗,脣色櫻紅等酸中毒表現。有無發紺、四肢厥冷、心音低鈍,心律失常,肌張力減低,腹脹腸鳴,膝反射減弱或消失,驚厥等表現。

7 疾病病因

注意有無餵養不當,食用不潔或特殊飲食,有無急性消化道內、外感染,秋冬季腹瀉流行病史,或對乳類及其他飲食過敏史。

8 病理生理

多數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引起腸道的一系列臨牀表現。

9 診斷檢查

本病診斷要點:輕型腹瀉(單純性消化不良):①大便天數次至十餘次,質稀薄或呈蛋花樣。但嘔吐不多。②大便常規檢查:多數爲黃色或黃綠色稀便,可有少量黏液,但無膿血。鏡檢有少量白細胞,不消化食物或脂肪滴。③脫水不明顯或輕度脫水,無明顯全身中毒症狀。重型腹瀉中毒消化不良):①大便次數明顯增加,一日十幾次到幾十次,瀉水樣便,量多而糞質少,並伴有明顯嘔吐,嚴重時可吐咖啡色渣樣物。②有明顯脫水現象及不同程度的酸中毒電解質紊亂。③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出現煩躁不安,精神萎靡,甚至昏迷驚厥。絕大多數有發熱體溫可達39℃~40℃。④大便常規檢查,多數是淡黃色水樣便,帶有黏液,鏡檢有少數白細胞紅細胞。另外血、尿的常規檢查,糞便細菌培養病毒血清檢查二氧化碳結合力測定,或血鉀、鈉、氯、鈣的測定,十二指腸活檢酶活力測定以及腸道X線鋇劑檢查等均有助於本病的診斷及治療,可根據病情適當選用。[1]

1.檢驗  ①血、糞、尿常規(包括尿比重酮體)。②糞或直腸拭子培養致病菌(常爲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鼠傷寒沙門菌,白念珠菌)及藥敏試驗,疑爲病毒感染(常爲輪狀病毒)者,有條件時作電鏡檢查,並送病毒分離血清檢查。③測紅細胞比容,血pH、血鈉、血鉀、血氯,血氣分析等。④必要時測血清鈣、血磷、血鎂和微量元素鋅。

2.心電圖  注意有無低鉀圖型。

3.鑑別診斷  應與細菌性痢疾、生理性腹瀉急性出血壞死腸炎鑑別。

10 治療方案

1.飲食療法  輕症原則上不禁食,母乳餵養者仍可進乳,人工餵養者可用稀釋牛奶。暫停輔食脂肪類食物。重症,吐瀉頻繁不能進食者,可禁食禁飲6~12h,待脫水糾正,嘔吐好轉時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2.控制腸道感染,適當選用抗菌藥物  複方磺胺甲基異惡唑(SMZ-TMP)40~50mg/(kg.d),分早晚2次服,療程5~7d。黃連素10~20mg/(kg.d),慶大黴素10~15mg/(kg.d),新黴素50~100mg/(kg.d),呋喃唑酮痢特靈)5~10mg/(kg.d),氨苄青黴素50~100mg/(kg.d),均分爲3次口服。真菌感染克黴唑20~60mg/(kg.d),曲古黴素0.5萬~1萬U/(kg.d) 分3次口服。 或酮康唑2歲以上用3.3~6.6mg/(kg.d),一次口服。

3.微生態療法

(1)促菌生:爲無毒蠟樣芽胞桿菌,有助腸道厭氧菌的繁殖增長,1片,3/d。

(2)麗珠腸樂(回春生):爲雙歧桿菌製劑,每膠囊含雙歧桿菌0.5億,1粒,2/d。

(3)培菲康:爲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糞鏈球菌三聯活菌製劑,每粒含106個活菌,1粒,3/d。

(4)其他製劑:乾燥酵母酵母片)0.3~0.5,3/d。乳酶生表飛鳴)爲乾燥乳酸桿菌製劑,0.3,3/d。乳酸桿菌酸奶雙歧桿菌發酵奶等。

4.消化道粘膜保護劑  思密達(主要成分爲雙八面體蒙脫石),能保護腸道粘膜,控制病毒細菌毒素的侵襲,劑量1歲以下1袋(3g)/d,1~2歲,1~2袋/d,2歲以上,2~3袋/d,分3次服用,並可用作保留灌腸

5.對症治療  中毒症狀消失但腹瀉不止者可服用複方苯乙哌啶片鞣酸蛋白(每次0.1~0.3g)、次碳酸鉍(每次0.2~0.4g);嘔吐煩躁不安用氯丙嗪異丙嗪各0.5~1mg/kg,口服或肌注;腹脹肛管排氣、灸神闕,必要時肌注新斯的明、口服泛酸鈣等。

6.中醫辨證施治  ①傷食瀉治以消食導滯,給保和丸。②溼熱瀉治以清熱利溼,給葛根芩連湯玉露散合四芩湯。③虛寒瀉治以溫中健脾,給理中湯、合霍香正氣散。④脾虛瀉治以溫補脾胃,給參苓白朮散異功散四神丸等。

7.液體療法

(1)口服補液,主要適用於等張性輕、中度脫水者。對尚能喂液的重度脫水而無靜脈輸液條件者亦可口服補液鹽(ORS)。配方: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葡萄糖20g,加水至1L。或用米湯或小米粥適量代替葡萄糖及水,用枸櫞酸鈉代替碳酸氫鈉。補充累積丟失量,輕度脫水50~60ml/kg,中度脫水70~100ml/kg,重度脫水110~130ml/kg,宜少量多次分服,要求4~6h內服完。

(2)靜脈補液:主要用於中、重度脫水患兒。脫水的分度可參見表12-2-9。①補液總量:第一日補液量包括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和生理消耗量,即輕度脫水爲120~150ml/kg,中度脫水爲150~180ml/kg,重度脫水爲180~200ml/kg。一般病例2d可開始由消化道供液,但如腹瀉仍不停止,則需繼續靜脈補液。第2天以後的補液,只限於補充繼續損失和生理消耗量,總液量可減爲100~120ml/(kg?d)。②液體組成:第一日補液,等滲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溶液(即5%~10%葡萄糖溶液)的容量比例可依脫水類型而定。等滲性脫水時,二者比例宜爲1∶1(即l/2等滲含鈉溶液),如3∶2∶1液(葡萄糖液:生理鹽水:1/6mol碳酸氫鈉液)。高滲性脫水時,電解質濃度應減低,使二者的比例爲1∶2(即1/3等滲含鈉液)或1∶3(即1/4等量含鈉溶液),如6∶2∶1液或9∶2∶1液。低滲性脫水時可提高電解質濃度,使二者的比例爲2∶1(即2/3等滲含鈉溶液)如3∶4∶2液。對腎功能較好的患兒,電解質溶液只用生理鹽水即可。若酸中毒明顯,可採用“2∶1液”(生理鹽水2份加1/6mol碳酸氫鈉液1份)。③補液步驟與速度:對中度脫水,開始治療時可用上述液體作靜脈滴注,將全日量的一半於8~10h內輸入,其餘一半在14~16h內輸入。如脫水較重或有明顯低滲性脫水表現,開始時宜用純電解質等滲液,如生理鹽水或“2∶1”液(生理鹽水2份加1/6mol碳酸氫鈉液l份)20ml/kg,在30min~lh內迅速輸入,繼之再將剩餘的電解質葡萄糖液混合,取其一半於8h內滴入,然後再將餘量在16h內滴入。④酸中毒矯正:通過合理液療,在脫水電解質紊亂糾正後,酸中毒一般也隨之糾正,不需要額外補充鹼劑。脫水伴有中、重度酸中毒時,可加5%碳酸氫鈉5ml/kg或11.2%乳酸鈉3ml/kg稀釋後靜滴或酌情靜脈緩注。必須注意不可直接用5%碳酸氫鈉快速靜注,防止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危重患者鹼性藥物用量可參照下列公式:a.鹼剩餘(-BE)× 0.3×體重(kg)=應補鹼性液mmol數。b.(18-患者C02CPmmol/L)×4.2×體重(kg)=1/6mol碳酸氫鈉或1/6mol乳酸鈉溶液用量。⑤鉀的補充:一般患兒補鉀量應按2~4mmol/(kg?d)(相當於10%氯化鉀溶液1.5~3.0ml/kg)計算,在患兒有尿後開始補給。可將全日量均分4~6次口服。缺鉀症狀明顯者,應由靜脈滴入氯化鉀,其濃度不得超過40mmol/L(相當於0.3%氯化鉀),全日總量可增至4~6mmol/kg(相當於10%氯化鉀3~4.5ml/kg)。滴入速度宜緩,總時間不應少於8h,也可其中一部分口服。在飲食已達正常量一半,無缺鉀症狀時,停止補鉀。⑥鈣和鎂的補充:對負鈣平衡嬰兒,應及早應用鈣劑預防驚厥,如因預防不當在補液過程中出現驚厥抽搐,可由靜脈緩慢注入10%葡萄糖酸鈣4~6ml,必要時可重複或以10~15ml加入輸液瓶中靜滴。能口服時,宜給10%氯化鈣溶液5ml,3~4/d,加水稀釋5倍後口服。此類患兒多有佝僂病,因此抽搐停止後,在繼續服用鈣劑1~2/d後可肌注維生素D230萬~40萬U,並繼續口服乳酸鈣。有低鎂症狀者,可用25%硫酸鎂0.2~0.4ml/kg,肌注2~3/d,症狀消失後即停藥,用藥期中注意呼吸與血壓

8.輸血輸血漿  脫水糾正後營養不良貧血患兒,可適當輸血輸血漿。

9.鍼灸治療:主穴選用中脘建裏下脘,酌配天樞四縫長強進針後根據病情虛實採用補瀉手法,以得氣爲度,不留針,每日1次。長強可用三棱針點刺出血,針四縫應擠出黃色透明黏液爲宜。注意對於嚴重的嬰幼兒腹瀉所致的明顯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的病兒,應結合輸液治療,有合併感染者應先對症處理。另外單純性消化不良,使用小兒捏脊法也有良好效果。[1]

護理:

1.按兒科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胃腸道感染引起者牀旁隔離

3.按醫囑調整飲食,不得隨意增加或改換食物。口服補液者爭取家屬密切配合治療。

4.保持臀部清潔乾燥,便後用溫水清洗並塗以油劑,嚴防臀紅。如已發生臀紅,可塗10%鞣酸軟膏皸裂糜爛者應用暴露療法,必要時可塗以消毒植物油類後再用燈烤,使之乾燥。燈烤時須防燙傷。

5.食後清潔口腔,如發現鵝口瘡,可按醫囑塗制黴菌素甘油、1%甲紫冰硼散或其他藥物

6.記錄嘔吐大便小便次數、量和性質,及時留取標本送檢。注意補液後第一次排尿時間,並及時報告醫師

7.輸液時按時完成預定的液量,防止停滴、漏出,切忌滴速不合要求。靜脈給鉀、鈣時,應按要求稀釋,滴速不可過快。輸液過程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發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治癒標準:

腹瀉嘔吐停止,脫水糾正,大便檢驗正常,精神食慾恢復。

11 預後及預防

增強體質,治療基礎疾病,改善免疫受損狀況。

12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