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

營養缺乏病 營養學 疾病 臨牀營養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íng yǎng bú liáng

2 英文參考

malnutrition[WS/T 476—2015 營養名詞術語]

3 概述

營養不良(malnutrition)是一種不正常的營養狀態,指由能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不足或過剩造成的組織形體功能改變及相應的臨牀表現[1]

廣義的營養不良(malnutrition)應包括營養不足或缺乏以及營養過剩兩方面,現只對前者進行論述。營養不良常繼發於一些醫學外科的原因,如慢性腹瀉短腸綜合徵吸收不良性疾病。營養不良的非醫學原因是貧窮食物短缺。缺乏營養知識,家長忽視科學餵養方法。在發達國家營養不良的病人通常可以通過治療原發病、提供適當的膳食,對家長進行教育和仔細的隨訪而治療。但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營養不良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營養不良、社會習慣環境和急、慢性感染之間存在着複雜的交互影響,以至治療是非常困難,並不是單單提供適當的食物即可解決。

4 營養不良的臨牀表現

營養不良常有兩種典型症狀消瘦型(marasmus),由於熱能嚴重不足引起,小兒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膚推動彈性,頭髮乾燥易脫落、體弱乏力、萎靡不振。另一種爲浮腫型(kwashiorkor)由嚴重蛋白質缺乏引起,周身水腫眼瞼和身體低垂部水腫皮膚乾燥萎縮,角化脫屑,或有色素沉着,頭髮脆弱易斷和脫落,指甲脆弱有橫溝,無食慾,肝大、常有腹瀉和水樣便。也有混合型,介於兩者之間。並都可伴有其他營養素缺乏的表現。

5 營養不良的併發症

(1)低血糖

(2)低體溫

(3)貧血

6 營養不良的診斷

6.1 病史

應掌握小兒的膳食攝入情況,飲食習慣,進行膳食調查以評價蛋白質和熱能的攝入情況,有無影響消化吸收、慢性消耗性疾病存在,並瞭解家庭的一般狀況,家屬的生長模式、家長的身高體重和對孩子的關心程度。

6.2 臨牀症狀

常有兩種典型症狀消瘦型(marasmus),由於熱能嚴重不足引起,小兒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膚推動彈性,頭髮乾燥易脫落、體弱乏力、萎靡不振。另一種爲浮腫型(kwashiorkor)由嚴重蛋白質缺乏引起,周身水腫眼瞼和身體低垂部水腫皮膚乾燥萎縮,角化脫屑,或有色素沉着,頭髮脆弱易斷和脫落,指甲脆弱有橫溝,無食慾,肝大、常有腹瀉和水樣便。也有混合型,介於兩者之間。並都可伴有其他營養素缺乏的表現。

6.3 體格測量

體格測量評估營養不良最可靠的指標,目前國際上對評價營養不良測量指標有較大變更,它包括三部分。

6.3.1 體重低下

兒童的年齡別體重與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羣標準相比,低於中位數減2個標準差,但高於或等於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爲中度體重低下,如低於參照人羣的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爲重度體重低下,此指標反映兒童過去和(或)現在有慢性和(或)急性營養不良,單憑此指標不能區分屬急性還是慢性營養不良

6.3.2 生長遲緩

兒童的年齡性別身高與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羣標準相比,低於中位數減2個標準差,但高於或等於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爲中度生長遲緩,如低於參照人羣的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爲重度生長遲緩,此指標主要反映過去或長期慢性營養不良

6.3.3 消瘦

兒童身高體重與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羣標準相比,低於中位減2個標準差,但高於或等於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爲中度消瘦,如低於參照人羣的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爲重度消瘦,此指標反映兒童近期急性營養不良

7 營養不良的治療

7.1 急救期的治療

7.1.1 感染

營養不良感染的關係密不可分,最常見的是患胃腸道、呼吸和/或皮膚感染敗血症也很多見。均需要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7.1.2 正水電解質平衡失調

營養不良的急救治療中,脫水電解質平衡失調的處理是特別重要,尤其在腹瀉營養不良的小兒中,需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液體的進入量以防發生心力衰竭

②調整和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營養不良兒常嚴重缺鉀,在尿量排出正常時,可給鉀6~8mmol/(kg·d),至少維持5天。同時也有鈣、鎂、鋅和磷的缺乏,如不及時處理,當給予高熱能,高張的腸道營養液時還會進一步惡化。一般補充鎂2~3mmol/(kg·d),鋅1~2mmol/(kg·d),鈣給常規量,鈉補充少量以免心衰,約爲3~5mmol/(kg·d)。

7.1.3 營養支持

在液體和電解質平衡糾正後,營養不良的治療取決於腸道吸收功能的損害程度,如果腸道吸收功能不良,可以根據需要採用中心靜脈營養或外周靜脈營養,前者保留時間長,輸入的營養液濃度較高,而後者不能超過5d。腸道營養液的成份和量應以維持兒童的液體需要爲基礎,一般100ml/(kg·d)。蛋白質一般2g/(kg·d)。脂肪是熱能的主要來源,可提供總熱能的60%。在應用腸道靜脈營養時,應監測血清葡萄糖,每6h1次,以防高血糖發生。每周應隨訪肝功能

7.2 併發症治療

7.2.1 低血糖

尤其在消瘦型多見,一般在入院採完血後即可靜注505葡萄糖10ml,予以治療,以後在補液中可採用5%~10%的葡萄糖液。

7.2.2 低體溫

在嚴重消瘦型伴低體溫死亡率高,主要由於熱能不足引起。應注意環境溫度(30~33℃),並用熱水袋或其他方法保溫(注意燙傷)同時監測體溫,如需要可15分鐘一次。

7.2.3 貧血

嚴重貧血如Hb<40g/L可輸血消瘦型一般爲10~20ml/kg,浮腫型除因貧血出現虛脫心衰外一般不輸血。輕、中度貧血可用鐵劑治療,2~3mg/(kg·d),持續3個月。

7.3 恢復期治療

(1)提供足量的熱能和蛋白質極爲重要。在計算熱能和蛋白質需要時應按相應年齡的平均體重(或P50)計算,而不是小兒的實際體重。每公斤體重需要的熱能和蛋白質見表3-1,再乘以理想體重即爲每天的攝入量

(2)食物的選擇

選擇適合患兒消化能力和符合營養需要的食物,儘可能選擇高蛋白高熱能的食物,如乳製品和動物蛋白質如蛋、魚、肉、禽和豆製品及新鮮蔬菜、水果。

表3-1 熱能和蛋白質需要

年齡(月)kcal/kg蛋白質g/kg
0~61152.2
6~121052.0
12~361001.8
48~72851.5

*摘自:Gellis CS and kagan BM:Current Pediatric Therapy 13.

(3)促進消化和改善代謝功能

藥物治療:給予各種消化酶胃蛋白酶、胰本科以助消化。適當應用蛋白同化固醇劑如苯丙酸諾龍,每次肌注10~25mg,每週1~2次,連續2~3周,可促進機體蛋白質合成,增進食慾,但在用藥期間應供應足夠的熱能和蛋白質

7.4 病因治療

治療原發病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和消耗性疾病如結核和心、肝、腎疾病。向家長宣傳科學餵養知識,鼓勵母乳餵養,適當添加輔食,及時斷奶。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如挑食、偏食等。

8 參考資料

  1.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WS/T 476—2015 營養名詞術語[Z].2015-12-29.

治療營養不良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