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陽明胃經病

十二經脈病候 鍼灸學 中醫學 經絡學 疾病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ú yáng míng wèi jīng bìng

2 英文參考

syndrome of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 MI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足陽明胃經病本經發病的主要表現爲消化系統的疾患、頭面五官的疾患、精神疾患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腹脹滿、水腫胃脘痛噁心嘔吐、飲食不化或消谷善飢寒熱瘧疾癲狂鼻塞衄血、口喁、脣口生瘡、頸腫、喉痛,經脈所過處疼痛麻木、厥冷[1]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載:“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灑灑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爲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脣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谷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又《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胃病者,腹(月真)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裏也。”本經主要病候:寒熱瘧疾癲狂鼻塞衄血口頸腫,喉痛,腹脹滿,胃脘痛噁心嘔吐,飲食不化或消谷善飢,及經脈所過部腫痛。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6.

治療足陽明胃經病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