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水腫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fù shuǐ zhǒng

2 英文參考

extensive abdominal edem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大腹水腫爲病證名,指腹大而四肢小的水腫病。《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水病者,皆由榮衛否澀、腎脾虛弱所爲。而大腹水腫者,或因大病之後,或積虛勞損,或新熱食畢,入於水中自漬,及浴冷水氣不散,流溢腸外,三焦閉塞,小便不通水氣結聚於內,乃腹大而四肢小,手足逆冷腰痛上氣咳嗽煩疼,故云大腹水腫也。”可選用赤茯苓散葶藶丸等方治療。[1]

參見石水正水

石水爲病證名。出《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等篇[2]

1.石水水腫病之一。多因下焦陽虛,不能司其開闔,聚水不化所致[2]。《症因脈治》卷三:“肝腎虛腫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腫,腰間痛,漸至腫及遍身,面色黑黃,此肝腎經真陽虛,即內經石水症也。”

2.石水單腹脹[2]。《醫門法律·脹病論》:“凡有癥瘕積塊痞塊,即是脹病之根,日積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甕,是名單腹脹,不似水氣散於皮膚面目四肢也。仲景所謂石水者,正指此也。”

3.石水疝瘕類病證[2]。《諸病源候論·水腫病諸候》:“小腹腫大,𩊅如石,故云石水,其候引脅下脹痛而不喘是也。”“石水者,先從四支小腹腫獨大,其根在膀胱。”又《醫門法律·水腫論》:“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以其水積胞中,堅滿如石,不上大腹,適在厥陰所部,即少腹疝瘕之類也。”

正水爲病證名[3]

1.正水水腫病之一。《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多因脾腎陽虛,水停於裏,上迫於肺所致。[3]

2.正水指十種水病。《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稱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腎水膽水大腸水膀胱水、胃水小腸水十水正水[3]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16.

治療大腹水腫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