骭厥

鍼灸學 中醫學 經絡學 中醫病證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àn jué

2 註解

骭厥爲古病名。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是足陽明胃經的病症。指足脛部經脈所過處發生逆冷、麻木、酸楚等症。[1]

骭厥足陽明經氣逆亂所致的病證,又可稱爲“陽明厥證”。《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胃足陽明之脈……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爲骭厥。”《類經·十二經病》:“賁響,腸胃雷鳴也;骭,足脛也。陽明之脈自膝臏脛骨外廉,故爲脛骭厥逆。賁,奔同;骭,音幹。”

參見厥:

厥爲病症名。出《黃帝內經素問·厥論》。指四肢部因氣血阻逆而出現的逆冷、麻木、酸楚等症。《黃帝內經靈樞·經脈》中有臂厥骭厥踝厥骨厥陽厥等名稱。[2]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1.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65.

治療骭厥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