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礬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ǎo fán wán

2 《醫統》卷十八

2.1 方名

棗礬丸

2.2 組成

皁礬5兩(煅),棗肉3兩,幹蒸餅3兩(即寒日面)。

2.3 主治

黃胖

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米飲送下,1日2次。

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生薑自然汁爲丸,如梧桐子大。

2.6 各家論述

礬味酸,以瀉肝,棗味甘,以補脾也。

3 《醫門八法》卷三

3.1 方名

棗礬丸

3.2 組成

白礬1兩(研極細)。

3.3 主治

紅絲白疔

3.4 用法用量

棗肉爲丸,開水送下,後飲酒數杯,食生蔥數根,覆被發汗

4 《攝生祕剖》卷二

4.1 方名

棗礬丸

4.2 組成

綠礬半斤(火煅通紅),棗肉2斤(煮,去皮核,搗爛),平胃散4兩(爲末)。

4.3 主治

谷疸身目俱黃,及黃胖

4.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薑湯送下。

4.5 製備方法

上用棗肉和綠礬末爲丸,平胃散爲衣,如椒目大。

4.6 各家論述

水谷癖積於中,抑遏肝腎之火,久久鬱熱,故身目俱黃。是丸也,綠礬鹹寒,能軟痰癖而勝溼熱,棗肉甘溫,能益脾胃而補中宮平胃散者,蒼朮厚朴陳皮甘草也。蒼朮厚朴所以平胃家敦阜之氣,而除積飲陳皮甘草一以利氣,一以和中,乃調胃之意。

5 衛生寶鑑》卷十四

5.1 方名

棗礬丸

5.2 組成

皁礬不拘多少(砂鍋子木炭燒通赤,用米醋內點之赤紅)。

5.3 主治

勞黃目黃,身黃者。

5.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5.5 製備方法

上爲末,棗肉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