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護理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ǐn shí hù lǐ

2 註解

1.向患者傳中醫對飲食衛生的原則要求(飲食有節、清淡、雜食、富有營養),解釋各種治療飲食的目的意義,使樂於接受適合病情的飲食。

2.瞭解中醫對食物一般屬性的認識,根據病情選擇飲食。

(1)飲食應適合病情:如麻疹患者疹出未透時宜喫芫荽、鮮鯽魚瘡瘍患者早期應忌食“發物”(海鮮、蝦蟹等),破潰膿多時飲食宜營養豐富,但不宜膏粱厚味;患痔瘡炎症性眼病患者忌食辛辣等。

(2)飲食應適合體質老年人幼兒及重病、久病初愈時,脾胃功能差,應進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消化能力好轉後,逐漸增加食量,可進葷腥食物。

3.注意食物與藥物配伍禁忌,例如發汗藥忌生冷、酸醋;補藥忌茶葉蘿蔔接骨藥忌酸辣、荸薺雲南白藥忌生冷、酸辣;或按醫囑要求執行。

4.根據特殊病情,需在統一食譜之外安排的飲食,可與營養室共同協商解決。對來自中醫典籍和民間的食療處方,確有療效且患者必需的,由主治醫師營養室研究後採用。對患者家屬送來的飲食,醫護人員應瞭解情況予以指導。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