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蟲叮咬傷

常見病方藥治療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常見病 中醫病名 蚊蟲叮咬傷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én chóng dīng yǎo shāng

2 英文參考

insect sti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蚊蟲叮咬傷(insect sting)爲病名,又稱蟲咬皮炎。是指蚊子、臭蟲、跳蚤等叮咬,蟲毒侵襲肌膚,以患處見紅色疹塊、瘙癢等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1]。臨牀特點是皮膚丘疹風團,上有針頭大的瘀點、丘疹水皰,呈散在性分佈

外科正宗》雲:“惡蟲乃各稟陰陽毒邪而去…,如蜈蚣用鉗,蠍蜂用尾……自出有意附毒害人……”

4 蚊蟲叮咬傷病因病機

人體皮膚被蟲類叮咬,接觸其毒液,或接觸蟲體的毒毛,邪毒侵入肌膚,與氣血相搏所致。

5 蚊蟲叮咬傷的診斷

蚊蟲叮咬傷多見於夏秋季節,好發於暴露部位。皮損爲丘疹風團或瘀點,亦可出現紅斑、丘皰疹水皰,皮損中央常有刺吮點,散在分佈或數個成羣。自覺奇癢、灼痛,一般無全身不適,嚴重者可有惡寒發熱頭痛胸悶等全身中毒症狀

臨牀上因由類不同,其表現也有差異。

一、蠓蟲皮炎叮咬後局部出現瘀點和黃豆大小風團,奇癢,個別發生水皰,甚至引起丘疹性蕁麻疹

二、蟎蟲皮炎粟米大小至黃豆大小的紅色丘皰疹;或爲紫紅色的腫脹或風團,有時可見到蟲咬的痕跡。

三、隱翅蟲皮炎皮損呈線狀或條索狀紅腫,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皰膿皰,自覺灼熱疼痛

四、桑毛蟲皮炎皮損爲綠豆到黃豆大小的紅色斑丘疹丘皰疹風團,劇癢。

五、松毛蟲皮炎皮損爲斑疹風團,間有丘疹水皰膿皰、皮下結節等,不少患者關節紅腫疼痛。但膿液培養無細菌生長

6 蚊蟲叮咬傷的治療

6.1 辨證治療

6.1.1 熱毒蘊結

蚊蟲叮咬傷·熱毒蘊結證(insect sting with heat-toxin amassment pattern)是指熱毒蘊結,以皮疹較多,成片紅腫,水皰較大,瘀斑明顯,皮疹附近臖核腫大,伴畏寒發熱頭痛噁心胸悶舌質紅,舌苔黃,脈數爲常見症的蚊蟲叮咬傷證候[1]

6.1.1.1 症狀

皮膚成片紅腫、水皰、瘀斑;發熱胸悶,尿黃;舌紅,苔黃,脈數。

6.1.1.2 辨證分析

蟲毒侵入肌膚,蘊積化熱,與氣血相搏,故有紅腫、水皰、瘀斑;蟲毒人裏,毒熱內結,故發熱胸悶,尿黃;舌紅、苔黃、脈數爲熱毒內盛之象。

6.1.1.3 治法

清熱解毒

6.1.1.4 方藥治療

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加減。

6.2 外治法

(一)紅斑、丘疹風團等,可用1%薄荷三黃洗劑外搽。

(二)繼發感染,可用馬齒莧煎湯溼敷,然後青黛散油膏,或外搽顛倒散洗劑

(三)松毛蟲、桑蟲皮炎可用橡皮膏粘去患處刺毛,並用新鮮馬齒莧搗爛外敷,或塗5%碘酒。

7 蚊蟲叮咬傷的預防及患者日常保健

1.改善環境衛生,消滅害蟲。

2.保持清潔衛生,衣服、被褥常洗曬。

3.忌食魚腥發物,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