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皮

昆蟲 病媒生物控制術語 生物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uì pí

3 註解

蛻皮(moulting;ecdysis,ecdyses(復))是指昆蟲幼體經過一定時間的生長,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將舊表皮脫去的過程[1]

體表具有角質層的昆蟲、甲殼類等節肢動物線形動物等,在生長過程中脫掉其舊角質層的現象稱爲蛻皮脊椎動物的蛇和蛙以及軟體動物的石磺等之皮膚更新,也稱爲蛻皮。另外,哺乳類的換毛,鳥類的換羽,也可看作是一種蛻皮現象。節肢動物隨着蛻皮發生變態,並且體節數(甲殼類、多足類、原尾類的幼體)也增加。又再生也常在蛻皮時進行。線蟲類,一生中蛻皮4次;昆蟲在幼蟲時期蛻皮5—7次,蛹一般蛻皮一次,但蜉蝣的幼蟲蛻皮20次以上。另外,無翅昆蟲與甲殼類等相同,成蟲也繼續蛻皮節肢動物蛻皮時,不僅脫掉體表的幾丁質(chitin)。還棄掉前腸、後腸和氣管內膜的上皮層。昆蟲蛻皮可分3個階段。(1)舊角質層與其下部重疊的真皮細胞分離(墜落)。(2)由真皮細胞分泌形成上表皮(epieuticula)。(3)形成由幾丁質蛋白質構成的新角質的主要部分,同時由於蛻皮腺作用形成保護層,另一方面,舊角質在真皮細胞分泌的蛻皮液的作用下,從下面被消化(digestion),僅殘留少許的上角質層,其線狀薄皮部蛻皮線(ecdysialline)裂開,蟲體便從此處脫出,於是蛻皮完成。這種蛻皮與墜落之間的時期,稱爲pharate instar。蛻皮時的力量,是依靠來自吸入消化管內的空氣和水的壓力,或血液移動引起的局部膨脹壓以及局部肌肉蠕動等。脫掉的舊皮,稱爲蛻殼。甲殼類,把必需脫掉的舊角質層中的鈣先一度溶於血液中,然後原樣不動地或作爲胃石和在身體一定部位(胸部、腹部腹面)生成鈣塊(稱chalk)而留存下來,待新角質分泌之後,使鈣向該處移動,以防鈣的損失。引起動物蛻皮激素,一般稱爲蛻皮激素脊椎動物的甲狀腺激素、昆蟲類的前胸腺激素、甲殼類Y器官激素,都相當於蛻皮激素

4 參考資料

  1. ^ [1] GB/T 31721—2015, 病媒生物控制術語與分類[S].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