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肥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āi féi

2 英文參考

neonatal adipos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胎肥(neonatal adiposis[1])爲病證名[2]。是指以出生後肌肉肥厚,遍身色紅,滿月後逐漸消退,五心熱大便難,時時吐涎爲主要表現的新生兒疾病[2]。出《小兒藥證直訣》。

4 症狀

小兒生下遍身肌厚,肉色通紅,滿月以後,漸漸消瘦白睛粉紅色,五心熱大便難,時時吐涎[2]

5 病因病機

多由在胎時,母食甘肥,溼熱太過,深入胞中,以致形質虛肥[2]

6 治療

治宜清泄溼熱[2]。用大連翹飲加減[2]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8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